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此看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其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的确令人担忧。这已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向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  相似文献   

2.
发展倒退的悲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以上;但是,对占全球1/5的11亿贫困人口来说,发展开始倒退。大多数非洲国家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80年代的平均收入已下降了10—25%。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平均增长率1990年和1991年均停留在1.9%的水平上,按人均算则是-0.2%。在37个最贫穷的国家内,过去几年中每年用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3,(4):6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欧盟则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集团。2011年,欧盟多项服务贸易全球排名第一,其中旅游收入占全球的41.1%,交通运输服务出口占全球的47.6%,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全球的50%。2011年,美国旅游和交通运输收入在全球国别排名中居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扶贫工作:成果举世瞩目,任务任重道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已从2.5亿人减至目前的2610万人,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70%。与之相应的是,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量20%以上来自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中国在“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00万人。虽然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贫开发仍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稳定性是多个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在分析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时空差异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法,对2014—2019年重庆市涉及扶贫开发任务的33个区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厘清了不同区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和增长动力,最后针对不同收入增长类型区县提出了差异化帮扶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重庆市县域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且空间分布由非均衡逐步走向均衡,但在收入结构上仍存在明显空间差异;(2)工资性收入是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主导来源,转移性收入取代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第二重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比重持续处于较低水平;(3)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增长型和竞争优势推动型区县绝大部分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竞争优势是导致这类区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大多数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属于收入增长滞后性和结构优势推动型,地区竞争劣势损失是造成这类区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长滞后的主要原因;(4)县域之间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是导致各区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自从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警戒水平,今后5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限制,将恶化到危险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从国税宏观税负和国税税收弹性的角度揭示了柳州市经济增长和国税收入的关系。柳州市国税宏观税负从1996年的7.52%上升到2001年的10.36%以后逐步趋于平稳,2010年宏观税负为9.89%。广西全区1996年宏观税负为4.79%,2001年为5.79%、2010年为6.81%。广西国税宏观税负和柳州市国税宏观税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国税收入弹性从1997年开始经历较大幅波动,2002年之后基本围绕1波动,国税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性逐步增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1996年的46.16%上升到2010年62.96%,第三产业则由35.97%下降到28.76%,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1997年的39.20%上升到2010年的73.33%,第三产业则从53.63%下降到20.21%。第二产业国税收入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74.78%,第三产业国税收入贡献率逐步增加,2010年达到25.22%。第二产业的税负由2001年的19.88%下降到2010年的13.15%,第三产业税负上升。第二产业的国税收入比重高于其在GDP中的比重,而第三产业则相反,国税收入对第二产业具有依赖性。本报告考察的六大重点产业中,在2001~2010年期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大小排序为建筑业、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业国税收入平均增速大小排序为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产业国税收入规模大小排序为工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建筑业,产业增加值与国税收入的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促进关联:东道国外资竞争政策新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过去20年中,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不断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逐年增长,1980年,FDI的国外存量仅占世界GDP的5%,至1998年,这一数值上升到14%。在1993—1999年期间,全球FDI流量从每年的2000亿美元增加到8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2万亿美元;2001年跨国公司的FDI有所下降,估计达到8000亿美元。跨国公司FDI主要是在OECD国家之间进行的。据统计,OECD国家的FDI总量占世界FDI总量的90%以上,FDI流入量也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2000年在跨国公司FDI总量中,超过五分之四是在发达…  相似文献   

9.
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的最新统计表明,近10年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了2.2%,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国家和机构的足够重视。这项统计是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对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发电情况进行调查后完成的,并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3月10日公布。统计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3年的20.6%下降到2001年的18.4%。而在此期间,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发电量以年均3.24%的速度增长,核能发电的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43%。(卢苏燕)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减少@卢苏燕…  相似文献   

10.
原载:联合国贸发会,《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书》2004年9月22日版 一、2003年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 再次下降但开始走向回升 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2001年大幅度下降(从2001年的14000亿美元下降到8180亿美元,下降了41%)和2002年再次下降(从2001年的8180亿美元下降到6790亿美元,下降了17%)之后,2003年又从2002年的6790亿美元下降到5600亿美元,下降了18%。但2003年全球的FDI投资流出量却比2002年增长了3%,从2002年的5960亿美元增长到6120亿美元。200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比2002年增长了9%;排除了卢森堡,中国是2003年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1.
富饶的贫困     
"资源劫难"在新疆发展中应验 世界上有众多依靠资源致富的国家:海湾国家凭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国,挪威因为石油完成了从独立之初的赤贫到世界最富有国家的转变,俄罗斯依靠近几年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迅速恢复元气,阿曼和文莱这些小产油国也靠石油在20年内便晋身富裕国家之列等等.但同时,资源的富饶并不等于富有,在全球贫困人口中,有2/3的人口是生活在依赖石油、采矿、天然气收入的60个发展中国家中.  相似文献   

12.
赵娟 《经济论坛》2007,(8):47-4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反贫困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中国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人,2004年已经迅速下降到2610万人。然而,在过去20多年,城市贫困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贫困人口则数以千万计。按照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最低贫困线标准,最低收入户和困难户人均每天只有0.84美元和0.68美元收入,都不够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因此,截止到2002年,其中最低收入户占城镇总人口10%,困难户占城镇总人口5%。2002年城镇总人口为50212万人,那么最低收入户约有5021.2万人,其中困难户约有2510.6万人。也就是说,到2002年底,中国城镇涌现出5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至少有2510万贫困人口需要救助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业,这将改变全球格局,因为目前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大约占全球人口20%,而中国有近14亿人口,也占全球20%,这将意味着占全球40%人口的经济体步入了高收入行列. 如世界银行把人均GNI(国民收入)不低于12616美元作为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参考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经济体长期超越不了这个数值,则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中国人均GNI为5740美元,已经属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若按PPP(购买力平价,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计算,则为9210美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FGT贫困指数和在Lorenz曲线基础上的贫困指示增长曲线对新疆农村最近几年的贫困变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减缓了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但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积极作用。除2003~2004年以外,其余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亲贫式的增长,新疆农村的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利益少于非贫困人口。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贫困,新疆不仅要注重通过经济增长减少贫困规模,同时也要重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且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较为严峻的减贫挑战。基于“消除一切形式贫困”和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构建多维贫困分析框架,从贫、困两方面分析沿线国家的极端贫困、中度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并从政局稳定、经济和社会制度角度解析贫困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沿线国家消除极端贫困取得明显成效,但极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中度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度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比重趋于上升;沿线国家农村面临严峻的多维贫困挑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贫困人口最多,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次之。建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贫困国家和经济走廊,与中国合作建立利贫性经济增长、包容性社会发展和多维度精准扶贫的减贫机制,共建“减贫之路”和“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是当前经济界、企业界和各级党政领导都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国家与纳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我们对税收与GDP关系的探讨,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探讨。 一、税收收入占GDP之间关系的现状 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现状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反映国家税收收入所占的份额;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税收负担。根据有关专家按照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计算,1985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为22.8%,1995年为9.9%。从1985—1995年的11年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51%。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12,(3):54-55
<正>从行业业务收入来看(以2003年为例),2003年美国证券全行业总收入为1445亿美元。从各项业务收入的变化趋势来看,佣金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 980年的35%下降至2003年的14%;资产管理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 980年的1%上升至2003年的8%。承销和做市商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以来,柳州市经济发展相继进入类似发展经济学所说的起飞、加快和提升时期。相应地也体现在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长。2010年国税收入达到124.66亿元,占广西全区国税收入比重为19.28%。2010年"两税"收入达到100.64亿元,增值税收入增速小于消费税,"两税"增速小于国税收入,增值税占国税收入比重由1996年的70.93%下降到2010年的54.92%,消费税比重由1996年的22.01%上升达到2010年的25.81%。2010年外资企业所得税收入为10.99亿元,内资企业所得税收入9.35亿元,前者增速大于后者,外资企业所得税占国税收入比重逐步上升。第二产业国税收入比重由2001年的81.11%上升到2010年的83.69%,第三产业国税收入比重由2001年的18.89%下降到2010年的16.28%。"十一五"时期,"两税"行业结构中汽车"两税"贡献率为39.74%,卷烟为39.53%,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位,为9.85%。本报告对上述重要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标准是用于测量和识别贫困人口的重要工具。收入贫困一直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贫困标准。以收入标准定义的贫困线,一般包括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食物和非食物货币支出。世界银行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收入贫困线定义了世界贫困标准。收入是实现脱贫的重要工具,是衡量贫困的重要代理变量,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人类发展指数旨在弥补收入标准的不足。虽然人类发展指数对收入标准作了重要补充,但仍不足以反映人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情况。为此,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Alkire和Foster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数,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多维度被剥夺情况。《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公布了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维贫困状况。多维贫困指数包括了反映环境贫困和资产贫困的重要指标。收入标准、人类发展指数和多维贫困指数三种方法,对加强我国贫困监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冲破贫困的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我国反贫困斗争已进入攻坚阶段80年代,我国反贫困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97.6元,而不足200元的低收入人口仍有1.02亿,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2.2%,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150元的有4000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4%."七·五"期间,我国调整了扶贫方针,在继续进行生活救济的同时,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向了经济开发.经过五年的努力,贫困面大为缩小.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贫困人口减少到1989年的3858万人,减少了6143.7万人,下降62%.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