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叶艳 《中国外资》2011,(10):41-41
<正>冒名贷款是指借款人因各种违规原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从而假借、利用、冒充、盗用他人名义以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冒名贷款不仅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而且还给名义贷款人的征信记录造成不好影响,从而使征信机构个人信用数据失真。农村信用社因此产生的征信异议、投诉和诉讼案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公布于媒体,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和舆论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征信报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逐步提高,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情况多发,基层人民银行受理的涉及冒名贷款的征信异议也逐年增多.通过采取加大征信宣传和服务力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完善异议处理业务规则、有效开展自查自纠和及时进行征信数据更新等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对于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和提升征信系统数据真实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冒名贷款就是用款人利用、冒充、假借、盗用他人名义或名字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骗取贷款的行为.冒名形式多种多样,有假名、借名、冒充、盗名等,其中盗名风险性最大.具体有甲贷乙用或乙贷甲用;有多人担保,一人使用;有外部人冒名贷款;有内外串通的冒名贷款;有内部人利用政策漏洞违规的冒名贷款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4市地方金融机构“被冒名贷款”(下简称“被贷款”)征信异议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地方金融机构“被贷款”征信异议处置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虚构借款人或假冒“借款人”名义,以私刻假名章、制造假证件或盗用他人有效证件等非法手段套取贷款,即冒名贷款;二是在他人知情或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获取贷款,即顶名贷款;三是信用社内部人员与实际用款人恶意串通,采取冒名、顶名的手段为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关系人发放贷款,即串通贷款。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涉农金融机构频繁发生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的案件。例如,笔者所在地区某信用社主任毕某,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以121户农户名义发放冒名贷款81.2万元,供朋友使用;某信用社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以78户农户名义发放冒名贷款42.9万  相似文献   

7.
借、冒名贷款是借款人不能通过正常程序从信用社取得贷款,从而假借他人名义从信用社取的非法贷款。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还给被冒名人带来隐患,损坏信用环境,危害甚大,应坚决予以杜绝,避免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借冒名贷款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过程中,仅仅以借名、冒名手段进行划分,虽然有便于理解的优势,但是此种方法不易分析行为人主观与客观联系,涉及具体问题时不易区分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而指导对相关人员采取对应的措施。因此,本文运用法律分析技术,对借冒名贷款发放相关人员主观和客观行为进行分析,明晰借冒名贷款的几种情形与对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北州部分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问题屡屡发生,由此还在个别信用社引发了经济案件,同时因冒名贷款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已成为我州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主要的风险点,值得监管及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王婷 《河北金融》2016,(8):67-68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呈攀升趋势,冒名贷款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带来风险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领军者形象。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农村信用社应以怎样的理念建设好企业文化,更好地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作用?这是每个关心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人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见习实践,就农村信用社应主动适应新常态,打造现代版的农村金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顶冒名贷款是借款人因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贷款时,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信贷资金的一种欺诈行为。顶冒名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真实占用形态,制约了信贷管理,潜在着较大案件风险隐患,已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征信监管存在的问题,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原则,建议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及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规范接入机构开展互联网征信业务、提升技防手段防止冒名贷款、实施接入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经营贷款业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目前,在内蒙古地区,社团贷款数据由农村信用社牵头统一录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逐步应用,一些冒名贷款案例浮出水面,成为近阶段个人异议申请骤增的主要诱因。不但给被冒用人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侵害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形成经济纠纷、侵权案件,也违背了建设诚信体系的初衷,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丹东地区陆续发生了几起顶冒名贷款事件或苗头,虽然损失额度不大,但危害和影响却十分恶劣,引起了银监部门和农村信用社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为及时建立流程制约体系,有效防范顶冒名贷款风险,近日,丹东银监分组织人员对辖内部分农联社防范冒顶名贷款工作措施进行了调研,并与辽宁省农联社丹东办事处一同总结和提出了六条防范顶冒名贷款发生的工作措施,从而奠定了农户顶冒名贷款风险管理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董悦芳 《河北金融》2011,(12):44-45,48
随着征信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和个人数据库越来越完善,金融机构已经将查询两大数据库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两大数据库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起到了巨大作用,可是,近几年,由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的消费者投诉事件呈上升态势.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使用和操作征信系统的监督管理已经成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户从事效益农业推动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较高,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带来农户贷款中2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户数不断增多,给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目前状况来看,部分农户大额贷款因管理不善,风险已有所显现,如何加强对这部分贷款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9.
舒宁 《武汉金融》2008,(2):71-71
<正>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是县域金融服务的主体,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必须考虑县域经济的特殊性,即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更侧重于成本费用约束和风险补偿。因此县级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基本思路是:用成本加成模式测算贷款的实际生产价格,以风险加成灵活调整贷款名义利率,最后根据目标利润并结合市场状况确定贷款价格。  相似文献   

20.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弥补贷款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取的资金保证.它的足额提取能否达到规定标准,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冲销贷款损失,提高机构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掌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呆账准备金计提情况,我们对辖内7家农村信用社2003至2005年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提取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提高农信社消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