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对国内大循环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综合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WIOD数据库,在识别间接参与国际循环企业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探讨参与国际循环对企业国内循环参与行为的影响。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关税对企业国内关联的“挤出效应”超过“溢出效应”。其中,沿海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国内循环下游企业、高市场壁垒地区企业、高加成率企业、多产品企业中间品进口的“挤出效应”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国内循环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关联,由于进口中间品极大提升了产出规模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条件下,企业会更倾向于出口。  相似文献   

3.
同群企业间研发投入环节的相互学习与模仿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同群效应能够增加企业创新数量并提高创新质量;研发投入同群效应具有微观层面企业内部经验互补作用和宏观层面创新激励政策互补作用,更有助于研发经验少的企业以及获得政府创新补贴低的企业增加创新数量和提高创新质量。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行业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同群效应越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数量的增加以及创新质量的提高。相关研究结论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如何利用研发投入同群效应来实现企业创新的“增量提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党中央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扩容升级是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动力.内蒙古存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乏力、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严重和周边发达城市消费"虹吸"等消费问题;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层次升级、农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也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本文提出内蒙古消费扩容升级的路径,即提高消费者的资源拥有水平,促进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提质和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5.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优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制,以2012年以来先后分三批次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识别其影响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的政策净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该结论分别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高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深化产业关联度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动态优化并扩大试点政策覆盖范围,持续完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中国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需求。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层面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指标,检验了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口机器人应用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及医药行业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口机器人应用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效应、进口中间品节约效应以及国内中间品扩张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因此,优先发展应用于生产环节的机器人产业,加强机器人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资》2023,(3):53-54
<正>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申迪集团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战略功能承载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定位要求,融入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融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按照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要求,以“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旅游城”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Co爧ar和Fajgelbaum(2016)构建的二元经济框架,从国内贸易成本的视角,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通过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对交通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及国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和国内贸易的影响作用大相径庭。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不仅不会促进企业出口,而且会抑制企业出口,原因在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内陆的企业出口受到的影响完全相反,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又将出口企业圈定在东部沿海,所以企业出口水平整体上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企业国内贸易得到发展归因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内陆企业的国内贸易都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大规模基建的贸易成本效应,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扩大的技术引进规模,不仅在数量层面影响企业创新水平,更在质量层面对企业创新产生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库,实证检验了进口竞争如何通过对外技术引进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研究发现:第一,进口竞争水平的降低促进了企业对外技术引进,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对于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研发强度低的企业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在进口竞争水平下降后,更有动机通过引进技术提升创新质量。第三,以中国对外反倾销作为政策冲击,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导致的进口竞争水平下降较好保护了国内企业实现技术引进以提升创新质量。第四,技术吸收能力更强的企业,在面对进口竞争带来的对外技术引进规模下降的同时,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幅度更大;同时,出口企业能够通过增加出口额来缓解对外技术引进下降对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第五,知识溢出是进口竞争下降通过扩大对外技术引进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重要渠道,并且大规模企业对周边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呈现“辐射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我国出口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弊端显现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将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扩容提质要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出发点,继续着力从供给侧发力,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构建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步伐将加快,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将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农产品出口促销成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正积极利用“绿箱政策”支持国内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国内支持远远不够,虽然政府“一般服务”支持比重较大,但多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支持,至于在营销和促销服务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孙鹤芳 《科学决策》2021,(8):169-170
中国经过70多年的经济探索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首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社会作为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有机体,对于经济建设而言需要与社会相适应,不断做出调整与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计划经济"是当时最为有效的经济发展方针,只有国家能够帮助人民走出旧社会的制约.当人民群众有了发展经济更好的需求时,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用,从放开管制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以出口为导向"使中国顺利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去,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不断进行打压,一些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的经济制裁、贸易壁垒等手段屡见不鲜.可以说,我国若想长久立足于世界,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必然的趋势,以改革促发展是经济建设关键的一步."国内大循环"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带给中国经济新的腾飞点.在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到了我国由于仍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因此必须以长久的战略眼光去分析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活有了更高品质的追求,出国旅游、国际消费成为了热门,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内一些产品的质量、服务等仍有待提升,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国内大循环"的提出是中共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在于以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核心,加快构建并完善内需体系.自国内大循环提出以来,业界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构建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书籍,意在为经济大循环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利用国内大市场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形成从生产分配到消费流通,再到再生产的一个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美欧日经验看,发达经济体的"双循环"格局存在不同模式,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需要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性.其中,美国在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两个维度都处于最高,主要因其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同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出口获取了较高的增加值.欧盟整体循环程度与美国类似,但单个经济体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水平则较低,主要表现为面向欧盟内部国家的循环.欧盟模式对中国构建"双循环"具有借鉴意义,其引申的政策含义包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痛点和堵点,推进东亚地区实体经济共同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商关系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外部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贸易强国建设并不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借助2017—2018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数据,从城市层面分析以“亲”“清”为内涵的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对城市出口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对城市出口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新型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亲近指数和清白指数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出口规模,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相比于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的出口能力对新型政商关系健康指数更为敏感;进一步从作用机制分析,新型政商关系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升创新水平提升城市的出口能力。研究表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释放制度红利是提升城市出口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宁波杭州湾新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杭州湾新区与前湾新区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2021年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服务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管理,全面促进消费,以“链长制”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经济体系,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新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对就业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291个城市面板数据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Bartik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OFDI的国内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OFDI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国内外生产要素呈现互补关系,扩大了国内就业规模,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中国OFDI拉动了国内就业。同时,就业效应会因城市区位、城市级别以及产业而异。此外,文章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是OFDI影响就业的重要中介变量,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就业效应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出口可以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倒逼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 "出口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之后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异质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出口的扩展边际还是集约边际,均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且通过了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和稳健性检验。出口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会受到企业和地区异质性因素的影响:高创新策略可以增强出口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出口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政府补贴可以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出口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文章通过构建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垄断竞争模型,揭示出口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从微观视角考察出口能否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以及异质性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在当前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发挥出口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