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行提出信贷结构已进行多年,但调整的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贫困山区更不理想。现以东兰县农业银行为例,对调整信贷结构的基本思路进行一些探讨。 东兰县农行1990年底各项贷款余额为4378.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列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用于工业及其他行业的部分)、工业贷款(含乡镇企业中的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分别占32.4%,28.2%、23.7%和15.7%。这一信贷结构,从比例上看,农业贷款占的比例稍高一些,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从1988年至1990年三年间贷款投入的情况看,就能发现其中问题。这三年全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6320万元,其中农、工、商发放的比例为6.3%、8.4%和85.3%,在农业信贷中、属于中长期开发性贷款仅有1891.1万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18.3%,这一情况表明,东兰县农行目前的信贷结构及  相似文献   

2.
1988年度,全州县农行对全县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清理,不但找出了形成信贷资金沉淀的原因,为今后管好信贷资产提供了经验教训,同时收回了非正常贷款453万元,占非正常贷款1241万元的36.5%,其中收回“两呆”资金143万元,占收回非正常贷款的31.4%,盘活了一部分沉淀多年的贷款,对缓和信贷资金供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查清了两呆资金形成的原因 通过清理信贷资产,进一步弄清形成“两呆”资金的原因。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从主观方面来看,有下列几种原因。 1.信贷管理水平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1982年,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银行没能及时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把生产队集体贷款债务分摊落实下去,致使大批贷款无法对承包户进行催收而形成沉淀。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1991,(8):16-17
近年来,我行一度由于忽略了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在信贷管理方面,忽视了贷款的风险管理,以致“呆滞呆帐”贷款增多,资产风险比重加大。1988年全县农业银行、信用社非正常贷款1114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6%,“两呆”贷款高达8184万  相似文献   

4.
一、信贷资产质量的表现形式和现状(一)不良贷款的大量存在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直接表现分行营业部辖营业室2003年末,营业室正常类贷款947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5.25%。非正常贷款5045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34.75%。若按国际公认的10%,风险警戒线标准衡量,不良贷款比例明显偏高,即  相似文献   

5.
本文现以某行为例,就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成因及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与措施,略陈浅见。一、信贷资产管理现状1、逾期、催收等不良贷款占比高,信贷资产风险大。1995年9月末止,与某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有104户积欠贷款余额为10089万元,其中:正常未到期贷款627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2%,逾期贷款374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7%,催收贷款6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不良贷款占用率为38%。  相似文献   

6.
笔者带着政策性业务分离之后,农行现有信贷资产究竟如何?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创利能力,对孝感市农行八个县市支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综述如下:一、现状及问题截止1994年12月底,剔除政策性贷款后,农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51721万元,其中正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6.6%,逾期贷款占17.1%,催收贷款占36.5%,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催收贷款占全部催收贷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银行对信贷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按其占用形态实行按季监测,基本把握了信贷资产风险的状况,成因及其变化情况。总的说来,农村信贷资产风险比较大,信贷资产营运受到非正常贷款占用多的限制和困扰。加强信贷产风险管理、减少信贷资产损失和贷款的非正常占用,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把农村信贷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一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农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农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上市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对农行某市支行2004年末存量信贷资产调查分析,其资产的现状是:存量资产总规模74140万元,不良贷款52914万元,占比高达71.4%。其中通过依法诉讼、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后完全没有还款来源保障的挂帐贷款不低于430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0%以上,占不良贷款的80%以上。该行不良贷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当前,低劣的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制约农行业务经营的“瓶颈”.为了探求降低贷款风险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我们对灌阳县农行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一、灌阳农行信贷资产基本状况1997年8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为849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622万元,存、贷比例为101.55%,已成为超负荷经营行.从贷款占用形态看,正常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7.39%,逾期贷款占16.45%,催收贷款占26.16%.由此可见,该行不良贷款占用过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信贷作为有力的经济杠杆,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信贷管理不善,银行沉淀资金也随着信贷规模的增加而相应增大。大量资金沉淀是造成贷款超规模和资金超负荷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的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压缩“两呆”贷款,盘活信贷资金是当前各级银行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搞活这部分沉淀资金和防止沉淀的再发生,谈一点浅见。 一、大力清收“两呆”贷款、盘活沉淀资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南宁市支行1988年清理信贷资产的情况看,“两呆”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2.48%,比我行自有信贷基金还多1440万元。也就是说,沉淀资金把我行的信贷基金全部占用完后,还有1440万元的沉淀贷款要占用到其他负债上去。1988年我行沉淀资金是我行利润的3倍多。我行每年提留呆帐准备金为65万元,如果沉淀贷款不抓紧清收,则需要提留1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88年信贷资产清理管理,旧的沉淀贷款情况,大家比较清楚,至于近年新发生的沉淀贷款情况怎样,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了弄清清况,加强信贷资产管理,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占用情况,活化信贷资金,我行稽核检查组29人,在分行的指导下,于1990年10月,对贵港市支行非正常占用贷款进行了稽核。稽核的范围是1989年以来所发生的非正常贷款,对五万元以上的呆滞贷款逐笔稽核,五万元以下的重点抽查;呆帐贷款逐笔稽查;对一般逾期贷款进行抽查;正常贷款中夹杂有应划未划非正常占用贷款也进行清理。通过就地稽核调查,弄清了该行1989年以来非正常占用贷款的情况及成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加强信贷管理,活化信贷资金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业银行柳州分行荣军路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8月初,当时接收了市区兄弟办事处划拔工商信贷企业13家,各项贷款余额484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占贷款总余额的73.89%。面对机构新、资产质量差的状况,办事处领导班子和全办员工,不怨天尤人,而是眼光向内下大力盘活信贷资产,坚持以法律为武器,依法管贷依法收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末,全办贷款收回率达98%,贷款收息率为96%。两年来实现盈利100多万元,人均创利1万多元,压缩不良资产47.73百分点,跃入柳州分行信贷资产质量好、效益高的一等一级行。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及时、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占用状况,提高信贷资产使用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促进信贷资金的集约经营,自1989年起,各级行在全面清理信贷资产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信贷资产监测考核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信贷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双线反映”即由信贷部门通过贷款登记簿对非正常占用贷款进行分类反映和管理,会计部门通过帐户对非正常占用贷款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农业银行资产管理上的重大进步,而且是巩固清资成果,完善金融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更好地支持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础管理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农业银行全州县支行近年来,我行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通过,狠抓制度落实,加强基础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1995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2.53亿元,其中逾期贷款占11.20%,催收贷款占10.20%,不良贷款占用率比...  相似文献   

15.
我县历年积欠贷款比较多,1978年底银行、信用社积欠贷款合计1,292.8万元。从1980年农业银行恢复以来,我们狠抓了旧贷的清收工作,四年内共收回1978年以前的旧贷672.8万元,占全部积欠贷款的52.8%。其中收回银行贷款345.6万元,占银行积欠贷款的52.4%;收回信用社贷款327万元,占信用社积欠贷款的50.6%。这一工作对增加农业资金,促进信贷收支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系统非正常贷款前清后增、边清边增一直是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顽症。笔者认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在于立足防范,堵住源头,因此,必须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一、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以河北省农业银行系统为例,1992年底至1993年6月底,信贷资产质量未见好转,而且呈下降趋势,从非正常贷款的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加强支行信贷、结算业务的管理,福安市农行于1989年初成立了营业部。将原来由工商、农业两信贷股管理的信贷业务和由会计、出纳股管理的柜面会计、出纳业务划归营业部管理。由于前几年经济过热,银行信贷管理失控,造成银行贷款沉淀额成倍上升.1988年全县非正常贷款额达5973万元,占全部贷款的57.9%,而原支行一块非正常额达1353.30万元,占全部贷款额的94.3%.营业部全体职工面对的是一个贷款余额多,非正常贷款比例高,可用头寸少,资金供需矛盾大的业务摊子.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营业部全体职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只有松动沉淀资金,收回旧欠,搞活资金,才能走出困境。因此,他们采取了以下几条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底,农业银行、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已达850亿元。毫无疑问,这笔巨大的信贷投入,为启动乡镇企业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冷静地分析发现,乡镇企业贷款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非正常周转贷款量也迅速上升,有的地区经过贷款普查,非正常贷款约占全部贷款的40%。因此,研究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是目前信贷管理上尤为迫切的问题。下面是笔者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解决银行“两呆”贷款问题的思考陈成家据悉,目前全国银行资本金总额约为1500亿元,信贷资产存量4万亿元,其中,呆滞贷款占17.5%;呆帐贷款占10%。另据有关部门统计,农业银行"两呆"贷款占信贷资产的比例已超过人民银行规定专业银行不高于15%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业银行南京市城东支行把发展票据业务作为提高自身效益,调整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票据业务快速发展。截至5月末,累计贴现507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749万元,实现利息收人856万元;贴现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02.58%,贴现利息收人占全行利息收人的22.71%,有力地促进了信贷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