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文章使用了1996年到2009年9个欧盟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考察居民消费行为基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政府消费以及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消费率的增加显著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但是民生性财政支出中医疗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0.31和1个百分点,但教育支出的系数为负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Feldstein社会保障模型为基础,从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率可以明显减少居民不确定性,而保障水平则对居民收入支持作用明显。对当前农村居民来说,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然后再通过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居民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步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扩大内需。为此本文选取江苏省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需求侧为切入角度,选取1980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升级存在正效应,并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政府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的支出会对居民消费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减小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本文对近些年来居民消费情况与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们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消费结构的两个公因子,分别为基本消费因子和保障消费因子。结果表明,因地理位置的差异,各地区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并且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某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差距。基于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给予政策和财政倾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引导居民的消费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各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有学者提出了"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也是财政现象"的崭新论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是,缺乏考虑地域空间效应的计量验证。为此,本文利用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分析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通货膨胀具有负效应。具体来看,在考虑空间效应时,各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单位,可降低地区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0.3039个单位。  相似文献   

7.
丁姣 《价格月刊》2016,(8):91-94
目前,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当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扩大时,就会加重纳税人的税负,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使居民消费率降低,从而降低最终消费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政府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率就下降0.46个百分点.2000年~2013年我国政府收入占比的不断上升导致消费需求下降3.9个百分点,说明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提高,是我国消费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志勇  蒲国蓉 《商业研究》2005,(17):105-107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项内容,也可以将其分成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是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的总和。政府支出反映了居民总体的意愿选择,因此,也就包含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要求。对我国转型期经济而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宽居民表达意愿的途径,可以使GDP更好地体现居民的意愿选择,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实施后地方财力的变化为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两个区域的确定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税收分成比例调整的经济效应及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能够增加两个地区的税收收入,且东部地区的增加幅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地方分成比例的提高对产出和消费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会挤出企业投资和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福利反事实模拟还显示:居民对地方政府支出的偏好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就越能够改善居民福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进行税收分成比例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居民偏好,协同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地方税建设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保障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社会保障性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分支,对市场经济活动起着"调节器"和"安全网"的作用,作为市场外的再次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社会保障性支出通过增加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内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也随之快速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也备受关注。积极合理的消费支出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促进全省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理论界已经有不少学者在消费与收入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以四川省近十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现代商业》2011,(21):167+165
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在我国的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全国各地区2001-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对消费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增加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来稳定居民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预期,从而达到扩大消费需求的目的,,实现由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从2001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收入改善,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也相应增加,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率保持在3%以上,某些年份甚至高达21%;农村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虽曾出现负增长,但总体上也保持着上升势头,部分年份还出现了18%~24%的较高增长率。然而,从横向比较来看,河北省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并不尽如人意,其无论在支出总量还是在支出所占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云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会柏  安敏 《商场现代化》2007,(19):319-320
当前,要优化云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效促进消费、拉动消费支出,应该提高中低收入层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第三产业,更新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环境、调整相关消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西安市1-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2%,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有六类出现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7%。城市居民和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上半年,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4188.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消费水平10.3个百分点。CPI的较快上涨加大了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理论背景下,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全体居民、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政府支出和居民收入增加会促进居民消费,各省份之间居民消费既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可能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为了促进居民消费,需要适当地保持较好的消费习惯,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注意省份之间的密切合作,现阶段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另外还需要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  相似文献   

17.
骆祚炎 《消费经济》2006,22(2):31-34
本文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计算得到,城镇居民储蓄倾向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引起居民储蓄倾向提高的原因包括: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财富向高收入阶层聚集、财产性等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住房等消费品价格过高等。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措施化解高储蓄,促进消费并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提高贫困线并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二是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要培育教育和文化等消费热点;四是要抑制医疗和住房等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西省1999-2012年山西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样本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最小二乘法(OLS)法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决定。具体来说即在95%置信度下,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为0.795446,说明年均可支配收入LNPX每增加1元,消费性支出值LNPY处于以0.795446元为中心的区间[0.76774,0.82326],同时还得出居民的自发消费额度为178元。因此,文章提出了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福利项目和提高福利性水平等相并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函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都表明,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且,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是导致居民消费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消费性支出,以利于构建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网,降低居民对未来的"大额刚性支出"预期,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6月12日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调查显示,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比上季下降14.6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与此同时,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升至37.9%,连续两个季度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居民该如何安排消费一直受到各方关注。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确定目前居民消费与GDP、投资及储蓄间的关系,并对2010年居民消费需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