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Jianxia Yu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6,5(3):65-6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since China entered WTO. We find that FDI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 and industries through a comparison with state-controll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More establishments of smaller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s and less foreign capital with a high level of management should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to stimulate manufacturing growth in eastern area, while fewer establishments of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s with a large capital should make a great stimulus to the wester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Both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ig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sector by industry. 相似文献
2.
Long Wei Peter M. Lichtenstein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3):1-8
This paper states how the reciprocal match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generally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co-relations among geographic location, FDI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FDI inflow into specific regions of 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geographic location might be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factors in shaping the overall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Examinations are followed for identifying the above judgment both with econometric models and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
3.
外国直接投资( FDI)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就业者的影响又如何?利用1989_2010年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分行业分地区分时期研究了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就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相当于投资和消费推动就业增长的11.3%_29%,但FDI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差异。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FDI对就业的影响明显不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仍应积极引进FDI来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并运用Stata10.0软件对中国198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环境污染存在显著影响,并对三废的影响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通货膨胀、FDI及进出口的关联性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与FDI、进出口具有协整关系。其中出口、FDI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微弱,而进口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较高,达10%左右。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在通货膨胀、FDI、进口和出口四个变量中,引起CPI持续变化的是CPI本身,即我国的通货膨胀有明显的自循环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并不存在明显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反,进口有利于抑制我国的通胀水平。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形成——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以及外资的集聚已成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聚类分析法结果显示中国外资集聚和产业集聚存在着区域上的高度吻合。基于中国数据的多元回归实证分析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能够成功解释产业集聚以及区域专业化形成的机制,同时也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产业区域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产业聚集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TOKE REICHSTE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2004,18(2):225-246
Using Danish firm data covering almost 9000 observations, we find significant proof that firm growth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simple Gibrat growth process. Key variables, such as size, ag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are tested against firm growth rates in turnover and employment. Besides running the regressions on all observations, we also consider and find highly interesting patterns in an industry context. Thus, we conclude that firm growth cannot be considered idiosyncratic. Firm growth is highly dependent on industry and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0.
国外直接投资(即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部六省的数据,研究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由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鉴于此,文章对中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即在重视FDI的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质的提高,注重FDI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1—2008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的视角,运用ADL模型和二元滞后回归模型的思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FDI与各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及LR统计量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三次产业的FDI及产业经济增长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的FDI与各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当年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最后,就提高FDI在三次产业的利用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诠释Martin和Ottaviano的“增长与集聚”关系模型基础之上,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产业集聚通过市场规模效应、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及社会资本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区域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二者进入循环累积因果过程。最后建立了我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了它们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为中心,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阐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市场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基于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跨越一定的门槛水平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府应根据地区市场化水平的不同而采取差异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有效推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外贸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传统的对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建立了新的模型,测算了我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而对我国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做出一个较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有不小的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利弊作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对其投资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随后运用灰关联度法分析了2005~2009年中国投资东盟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投资东盟的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制造业对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最后运用灰关联度预测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投资东盟的产业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在此期间中国投资东盟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和重点任务,创新构建了一套既能对中国市场化进行全面、客观和持续性研究,又与国内外同类代表性研究可比的市场化综合指数。本文以此为工具系统比较考察了中国各省区2000—2005年市场化多个层面的趋势特征和形成原因,为国内外官方及学术界系统了解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国家“十一五”以来经济自由化程度的现状提供了及时客观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