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2010年,农产品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助推了CPI涨幅,助长了通胀预期,引起各方高度关注。2011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将CPI涨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动2013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基于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和全球性货币泛滥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2013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有可能推高2013年的CPI。农产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流通环节多、费用高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呈上涨趋势,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随着PPI逐步回升,将部分传导到CPI,2013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CPI运行基本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大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控制在2%至3%的区间内,只在2月、9月和10月份由于春节、中秋的节日消费等因素造成CPI同比涨幅超过3%.从CPI运行趋势看,2013年CPI已经进入上行周期,根据历史经验判断,中国CPI的上行周期一般会持续两年左右,且周期的高点会在第二年出现,因此预计2014年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比2013年略大一些,CPI走势将呈前低中高后低的倒“U”型演变.由于中国将在2014年逐步推进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CPI通胀率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上行,即便如此,由于政府对物价调控一向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偏快局面,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新的一年中国的整体通胀压力将处于可控范围内,预计中国2014年的CPI涨幅将在3%-5%这一温和上涨区间的下限上方运行,并可能在二季度达到最高点.物价上涨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种经济现象,尽管涨幅仍将处于可控区间,但低收入群体对于物价上涨仍会非常敏感.因此,在物价调控目标实现整体无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主要农产品供应的保障和价格的调控,不能因为CPI数据处于温和可控状态而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4.
《新疆金融》2013,(4):1-20
<正>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物价明显上行,CPI同比涨幅扩大,PPI环比连续上涨,房价和股价总体上升。物价变动情况与经济温和回升的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下半年以来稳中趋松的货币环境也为物价回升提供了支撑。天气和节假日等季节性因素加大了物价的波动性,导致CPI涨幅扩大。国内生产经营回暖和企业回补库存动力增强拉动PPI环比连续上涨。受近期美元指数走高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对国内物价影响不大。从物价周期性变化规律看,当前CPI已由底部进人上行期。尽管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短期内CPI涨幅会有所回调,但年内上升趋势已基本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增多,出口反弹较快,资本流入较多,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较大,并且发达经济体  相似文献   

5.
《时代金融》2013,(3):8-8
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8日公布了今年1月的CPI等宏观经济数据。承接前几个月宏观经济走出低谷后的走势,这些数据大致令人满意,特别是表示物价走势的CPI指数同比(2013年1月与2012年1月相比)上涨仅为2.0%,环比(2013年1月与2012年12月相比)上涨幅度更低,仅为1.o%,表明物价虽然有上涨,但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12,(2):49-49
6.5% 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物价数据显示,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也成为2011年度CPI上涨的最高指数。当月,食品价格和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仍然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7.
华中炜 《证券导刊》2013,(13):17-17
国家统计局9日上午公布了2013年3月物价数据,CPI同比增长2.1%,环比下降0.9%,其中食品环比下跌2.9%,非食品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1.9%,环比持平。3月价格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近两个月的价格出现了大涨大跌的情形,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价格的异常增加了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4,(28):6-6
6月份CPI同比上涨2.7%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6月份及上半年CPI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2.7%。上半年同比上涨2.4%。2013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I食品价格上涨4.9%,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6%。  相似文献   

9.
天下     
《中国保险》2012,(12):4-5
11月CPI重返"2时代"物价进入新的上行周期12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CPI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  相似文献   

10.
《财政监督》2004,(2):4-7
2003年是中国经济具有转折性的一年,中国从1997年以后开始进入通货紧缩,2003年整体指标转好,走出通缩阴影。2003年前9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0.7%,2003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近25个月来首次超过1%,并到达了近6年来新高。一些国际机构认为,2003年中国CPI增幅将达到2%~4%。这是中国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物价显著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物价问题上出现了两个原先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一是资产价格和实际价格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最重要的表现在房地产项目上,房地产价格一直往上涨,但是租金价格不涨甚至下跌,明显的是上海、深圳这些地方。有人担心是不是中国的资产开始有  相似文献   

11.
CPI持续小幅上涨,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2004年1~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升4.0%,8月份比去年同月上涨5.3%。CPI变动的主要特点:从月度分析,CPI增长已进入3%~5%为区间的温和通货膨胀水平;从月环比分析,CPI增长波动较大,7月份下降0.2%,8月份上涨0.7%。推动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持续紧张、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升以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猛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总水平开始缓慢上涨,并持续上行,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后,CPI与PPI的相继上涨突显我国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物价变动的角度出发,对通货膨胀目标区间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以来,CPI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全年CPI上涨5.4%。从2012年物价走势看,受政策滞后效应和上年同期基数效应影响,上半年物价有望延续回落趋势,而随着政策微调和宏观经济回升,下半年物价重拾升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12年全年CPI涨幅为3.6%左右。综合考虑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刘易斯拐点与资源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因素来看,中长期内物价仍存在上涨压力。  相似文献   

14.
物价:九大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新华网2008两会专题民意调查显示,在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中,物价问题高居榜首。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达到4.8%,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8年2月CPI增幅更是达到8.7%,创下11年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我国CPI一直呈上涨态势。3月CPI由1月的2.2%上涨至3.3%,4月回落到3%,但6月又上升到4.4%,7月再升到5.6%,8月上达到6.5%,9月下降到6.2%,10月又升到6.5%。今后CPI将是一个什么走势呢?是不是我国又将面临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预期呢?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07,(22):25-26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分析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2007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7%、3.3%、3.0%、3.4%、4.4%、5.6%、6.5%、6.2%,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1~7月上涨3.5%;1~8月上涨3.9%;1~9月  相似文献   

17.
物价:九大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新华网2008两会专题民意调查显示,在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中,物价问题高居榜首。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达到4.8%,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8年2月CPI增幅更是达到8.7%,创下11年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4.8%左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9.
一、物价将温和上涨. 首先,物价总体会往上涨,我们不用担心再出现通缩.其次,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受各种因素制约,物价也不会涨得太快.总体来说,2004年将是一个物价温和增长年.我们初步预测,2004年CPI上升为3%左右,上升幅度较大,但总体仍在温和区域.  相似文献   

20.
余丰慧 《金融博览》2012,(22):22-23
201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与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9月份的CPI比一年期利率低1.1个百分点,而与今年年初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4%相比,则低了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