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也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巩围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对我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我国的历史和各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而决定的,西藏自1965年成立自治区以来,结合实际,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积极推行和实践民族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相关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初现雏形.延安时期形成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是我党处理民族关系、 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继续开创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仍然需要积极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维护我国的团结统一.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构建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过程.“五族共和”思想及相关政策,是当时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现实而富有远见的选择,对于在共和政体下重构中华民族的认同,保持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五族共和”释放出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相处的善意也对西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各民族通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彼此理解和帮助,信任和接受对方,建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实现彼此间的多重认同与和谐共存,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任务.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以及围绕它而形成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于我们当前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依然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稳定的角度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从制止内部动乱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调适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比例等方面促进了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不同层面的治理活动主要体现为"自治"。以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等为基本特征的各类自治模式体现在世界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中。联邦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提出的两种基本形式。而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及迄今取得的成效,因学力有限,不免挂一漏万,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本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是中共在这一时期逐渐弱化民族自决、联邦制主张,不断强化统一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民族纲领政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成果,是民族政策的独特创造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干部群体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体制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但是,随着现阶段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普遍增强,少数民族干部也比以往更多地表现出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强烈意识,而在区域自治模式下的少数民族干部任用制度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这势必将弱化少数民族干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金燕  侯蕊 《黑河学刊》2012,(3):69-7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公民意识是实现二者统一的联系纽带,通过公民意识的培养可以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民主政治改革时,要求"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文章就此提出观点,着重探讨了该文件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多民族国家必然会面临着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问题。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不断冲击,如何正确处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克服彼此之间的张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每个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的理论基础.运用解构主义、互文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文本分析,使对其的研究更加多元而视野更加拓展,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践证明它完全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多年来,西藏坚决贯彻、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繁荣的辉煌成就.因此,进一步坚持、落实、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马克思民族宗教理论教育、推动民族立法工作,从而推进我区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几方面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之窗》2014,(5):7-9
正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贾鹏 《魅力中国》2013,(11):27-2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和谐相处和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命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完善、创新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坚持、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民族政策,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法治原则、效益原则和统筹协调原则,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现行的民族政策,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价值的实现是一个体现和谐的过程,是实现心和、家和、国和、天下和的过程。和谐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关系是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关系之一,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我国,影响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并提出化解民族关系矛盾的对策,有利于有效引导和调控民族关系,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发展奋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抉择.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离不开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西藏、平安西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这块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书写了一部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跨越发展的壮丽史诗,为缔造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党中央赞誉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