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2008,(9):95-95
米尔顿·弗里德曼生于1912年,卒于2006年,是货币主义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他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89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和国家科学奖章。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堪与其相比。  相似文献   

2.
胡刚健 《北方经贸》2007,(11):15-16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由于对垄断的形成、垄断势力运作的效率及其对福利的影响方面认识的分歧而对垄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垄断有正、负面效应,要使反垄断政策实现预期目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垄断实行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经济学是从经济学中逐步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发展历史已逾二百余年.本文回顾了国外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简述了古典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在劳动经济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他们对劳动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贡献,并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经济学及其科研与教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两大派流,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定都要重大影响。本文从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背景出发,着重从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两个角度对两大派别进行了比较,并从中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政策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学是与经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学部门。本文从反垄断实践的法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出发,首先在宏观层面上论述了经济学竞争理论,从完全竞争理论到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再到芝加哥学派的行为效率理论,对反垄断法宗旨和目的的深切影响;进而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学具体分析方法的介入,并结合我国3Q大战和锐邦诉强生案,对我国当前的反垄断实践进行了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商》2015,(35):235-236
法律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兴起于美国芝加哥学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相当迅疾,要准确把握这门学科,必须首先要理解和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主要包括实证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公共选择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个案研究与案例分析;最后,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孟亮  刘清 《北方经贸》2013,(12):14-1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上,基于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芝加哥学派的规模经济下可竞争市场模型的综合研究表明:进口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垄断出口国实施贸易制裁是博弈的必然结果;而出口国恰当的利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可刺激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动持续技术创新获取后发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培育进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政府的帮扶干预也是必不可少;两者应合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8.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产业竞争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兵 《中国市场》2009,(14):92-93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为代表,其理论主张都是以已结构化的产业组织为立论前提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链,传统产业界限被打破,产业融合加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随之发生变化。对传统产业进行重组与集中,对新兴产业加强竞争保护,利用新兴技术推动产业界限的打破和产业融合已成为当前产业理论创新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林升梁 《广告大观》2004,(9):113-115
李奥·贝纳(Leo Burnett,1891—1971)尽管有皱纹,体重过重,几乎不能体现“广告人”的形象,但是他的创意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通过热情、激情和经验,形成了极富影响的“芝加哥学派”,为美国广告“开辟了任何人都不能想象的那么多可能性”。他创造了许多很有影响的品牌形象:如,绿色巨人乔利、炸面包人皮尔斯伯里、金枪鱼查理和老虎托尼(凯洛格食品公司)等。他为万宝路推出的  相似文献   

10.
郑冬雪 《中国报业》2017,(12):38-39
我国传播学研究长期聚焦于媒介自身运作的"结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范式或实证主义范式,致使传播学理论领域的研究和开拓裹足不前。走出功能主义的禁锢,追求、解释和发展芝加哥学派古典主义观点,或许能解决当前传播学理论危机,成为新时代传播现象理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刘艳婷 《商业研究》2012,(8):102-107
传统经济学对经济性垄断市场结构效率的判断侧重强调垄断的效率损失。随着经济学以及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适度集中的垄断寡占结构,其效率性的一面被逐渐认识。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看,垄断地位是相对的,垄断结构并不排除竞争;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强调了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区分;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垄断结构呈现新特质,市场的可竞争性增强。论文最后对垄断结构在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效率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网络平台纵向一体化极具垄断风险,其实质是市场力量的跨界传导即杠杆理论的行为表现。相比于纵向一体化带来的效率福利,其垄断风险更需引起重视,需要反垄断法加以规制。当下世界各国态度有两种:管控与放任。放任模式主要沿袭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但单一垄断利润定理相对忽视了长期垄断风险,也难以解释平台经济中的零价格市场结构;以“价低质优”作为评判消费者福利的基本标准,相对忽视了竞品的数量和消费者自我选择的权利,并且对消费者偏好预测的困难在平台经济下显现的尤为明显。平台经济时代,杠杆理论所体现的垄断力量传导效应必须得到重视,网络平台纵向一体化必须得到规制。  相似文献   

13.
高晓秋 《现代商业》2008,(5):27-27,26
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长的,如果走向某个极端,就会偏离事物发展的初衷。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学界的争论主要是在政府干预派和放任自由派之间进行的。前者以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为代表,主张政府应相机抉择地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使经济稳定和促进增长。而放任自由派则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主张自由经济,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14.
对战略管理中资源学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异 《现代商业》2008,(18):88-90
资源学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学术流派。资源基础理论的出现为战略管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本文对资源学派的理论起源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资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并讨论了资源基础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战略思想范式的演进为主线,回顾了战略规划学派、环境适应学派以及产业组织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逻辑基础,并描述了战略思想范式演进的最新特点,试图使读者对认识和理解企业战略及其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制度学派的产生背景分析和其主要思想的论述,评析了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农业中小企业创业特点的分析,根据企业资源学派的观点指出了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整合优势资源要素成为创业成功核心;厘清农业中小企业创业的要素资源;农村社会资本,管理资源、中小企业集群等组织资源,以及政策扶持等公共资源。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需要用好新农村政策资源在涉农企业创业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处理好农业中小企业创业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策落实与完善农业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把握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与农业中小企业创业契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杰 《商》2014,(14):26-2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对传播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霸权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文化研究学派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寻了文化研究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承与发展,认为文化研究学派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秉承的二元框架,也不同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而是跳出二元框架,逐步打开了自己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理论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积极提倡经济自由;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主张由政府积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动了经济学史上的"凯恩斯革命",他提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经济,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重塑了人们的信心之后,实施了"新政",实施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经济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20.
周亚鹏  梁生效 《商》2014,(9):173-173
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史上传承性比较好的学派之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奥地利学派的成长经历,一方面拓展了人们对该学派学术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在学派的的发展要素、奥地利学派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学术特色和影响力上;另一方面对我国可能形成的经济学派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处在经济发展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学研究教育和走向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