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顺应“两化融合”、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发达城市建设、信息技术变迁和“世博会”筹办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使宁波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居于国内发达城市行列,成为互联网产业强市,在长三角以及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艳 《宁波经济》2006,(1):18-19
"长三角"地区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主要城市在经济上联系密切。在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长三角都市圈各城市更是以此为契机,掀起了区域合作的热潮,进一步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概念和思路,旅游业则成为各城市优先合作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不仅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而且对有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世博会给"长三角"城市会展格局所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分工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制约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樱 《中国城市经济》2011,(3X):245-246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为主题。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强化了上海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并通过集聚和辐射效应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嘉善作为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后世博经济"将给嘉善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尤其在当前"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和嘉善加快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宝贵机遇,分享世博会结出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     
加强区域合作力度,推动泛长三角联动发展历次世博会最重要、最直接的成果,是带动以举办城市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联动发展,进而促进举办国实现新的发展。上海世博会有基础、有条件为带动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国家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日本利用1970年大阪世博会,在产业、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地区参观人数的预测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影响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地区参观人数的作用机制;其次根据世博会的情况建立预测模型,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地区的参观人数进行预测;最后将针对预测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为世博会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强区域合作力度,推动泛长三角联动发展 历次世博会最重要、最直接的成果,是带动以举办城市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联动发展,进而促进举办国实现新的发展.上海世博会有基础、有条件为带动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国家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日本利用1970年大阪世博会,在产业、经济、文化、艺术各领域进行"关西一体化"尝试,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小至世博园区,大至上海,更大至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4月末的上海,春雨绵绵。整个城市弥漫着世博会来临前的紧张和喜庆:海宝和世博会的标志随处可见;和当地人或出租车司机闲聊时,不出几句话,他们已经言必称世博会的种种了,开着世博会专用出租车的司机,似乎较普通司机更多了几分自豪;走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核心区域之一。长三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长三角区域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主要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在内的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的16个城市区域。该区域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就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而言,长三角地区正进入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发展一一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标志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将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场馆、交通、城建及旅游业的建设,都离不开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因此,如何把握好这一良机,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互利共赢,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世博会在构筑统一的市场、拓展与整合服务系统、加强创新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成本效应、品牌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效应、制度效应,提出了长三角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展与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近期撰文指出,长三角数字化水平在全国各个城市群是最高的。数据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增速接近20%、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30%,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迈入了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数字经济直接推动了长三角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运营的总体目标,本届世博会预计吸引来自全国和世界近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这将对整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交通、城际交通、市政设施等的运行管理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对城市管理的能力、水平和技术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处理、解决这一压力和挑战是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须解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设想提出时。长三角仅指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到1986年建立的“上海经济区办公室”和“五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把长三角一下子扩大到了五省一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指由江、浙、沪15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2003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被正式接纳为第16个城市。2006年初,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已悄悄地新纳入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7个城市,长三角的扩容再次提速。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又为入围长三角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8,(7):11-11
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是:按照“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总体定位,依托杭州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优势,立足“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特色,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区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在我国经济快速前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军角色。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共实现GDP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三角主要指以上海为龙头的苏南和浙东北地区。2005年总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0多万人,实现生产总值32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700元。根据2005年的统计,长三角以全国1%的土地,6.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的国内生产总值。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国的27.8%和53.8%。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其巨大的经济功能,当之不愧地成为引领我国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最先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8,(6):36-37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世博机遇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上海世博会是全国世博会的认识,认真做好接轨上海世博会的相关研究工作,积极营造迎接上海世博会的良好氛围。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的原则,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提高迎接上海世博会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将对接上海世博会作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抓手,动员企业、全市人民参与世博会、分享世博会,形成对接上海世博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世博会之前,上海至杭州会有磁悬浮列车,45分钟即可到达;已经完成项目规划的沪宁城际铁路也将在世博会之前建成,届时上海到南京最快只需要1个小时。”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向记者透露了长三角“1小时都市圈”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09,(6):78-78
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版块,其经济发展势头一直是全国区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的背景下,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增长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选取长三角区域16个主要城市,提取经济总量、财政、居民收入与物价等八大经济指标,多方面衡量长三角城市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势头,并与2008年第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