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丽 《中国商办工业》2010,(16):261-262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而存在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红”、“蓝”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作了比较,以便消除英汉颜色词在实际交际中的障碍。有助于我们有效地正确理解和掌握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这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有很多的词除了表达颜色之外,还有很多引申的词义。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商务方面的运用差异,颜色词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联想、价值趋向和接受心理,旨在帮助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颜色的文化内涵,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有很多的词除了表达颜色之外,还有很多引申的词义。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在商务方面的运用差异,颜色词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中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联想、价值趋向和接受心理,旨在帮助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颜色的文化内涵,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张珊 《商场现代化》2012,(24):204-2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颜色词具有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历史,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了解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能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よろしく"在日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よろしく"的寒暄、转达问候、请求等三大交际功能,并审视了其使用背后的交际心理,透视了其中的文化折射。这有助于探索话语交际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颜色让世界万紫千红,而颜色词的使用让我们对事物的感官越发直接和具体。由于每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民俗习惯和历史传统有差异,所以不同国家所代表的颜色词的文化涵义也有差别。以"红"、"黄"两个基本颜色词为例,分别从政治、经济、心理情感、礼仪风俗上详细地对比分析了这两个颜色词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异同点。最后,从文化内涵差异入手,简单总结了形成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但同一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文章主要选取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对其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拓宽文化视野,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挖掘节目背后的文化传播内涵和情感价值,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以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姚玉玲 《消费导刊》2011,(9):118-118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色彩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马艳雯 《商》2013,(19):344-34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英汉颜色词“white”和“白”的文化含义的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颜色的使用差异,以及对翻译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礼貌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当中,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为文化差异问题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产生误解。本文从礼貌策略理论对英汉礼貌用语以及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的语用失误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指出了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一个跨国共建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国内外各方面的跨文化人才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温州部分企业外派员工的跨文化培训项目研究,探讨和分析发挥外派员工跨文化培训在提升企业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高校提供咨询服务作用和技术支撑功能等方面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蕴涵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许多颜色词汇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英文里的文化动物词对两种文化的表现力非常巨大,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对这类词予以重视。文化信息传递多少及真实与否直接影响交际成功与否。翻译在此间作为一座桥梁,使文化信息成功地被传达,被理解,并被接受。本文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讨论中英文的文化动物词并探索其有效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5.
《商》2015,(8)
汉语中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既有指称动物名称的词,也有系列由动物名称衍生而来的词语及固定结构。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与"兔"相关的词汇,由此构成一个"兔"词群,考察这些词产生的路径,同时也探讨这一词群所反应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齐馨 《消费导刊》2010,(6):219-219
本文从地理位置、思维方式、传统历史、宗教信仰、典故传说等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及原因。这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表面形式,还要熟悉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热点话题,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也是经济合作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首先是互通有无,实现中国与外部以及中国内部之间的五联互通。本文以跨文化传播为出发点,研究跨文化传播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它是丝绸之路的发展前提,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着手点。分析思考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跨文化传播,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环境下,"舆论""舆情"等词变体繁多且大有泛滥之势。虽然众多研究者都论及"舆论",但对于"舆论"一词本身的内涵却不甚明了。文章重新梳理了"舆论"的内涵、定义,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对"舆论"的内涵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词汇在语言中最为活跃,词汇中的颜色词意义丰富,它们这些特定的意义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长期形成的。由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英汉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很多差异。因此,弄清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的异同对其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李子柒美食短视频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典范,其美食文化负载词在语言上意合特征明显,文化上本土特色鲜明,着重于传递美食的交际寓意,与生态翻译理论具有较强适切性。以李子柒短视频中美食文化负载词为对象,借助生态翻译理论进行“三维转换”翻译实践,提炼出以下翻译原则:语言维上外显美食制作的逻辑主线;文化维上凸显美食制作的本土文化;交际维上突出美食传达的交际寓意,旨在为美食文化译写提供参考,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