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货币政策的困境",刚才哈博士也讲了,说我们市场上的经济学家,我们不讲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今天虽然讲的是货币政策,我也不会讲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太难,余教授以前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我们还有人民银行的人,还有银监会的官员,所以我想他们这方面都很在行.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何按照这个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来改进国民经济管理,确实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今年三月间,省计划学会筹备组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要我讲讲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只讲计划管理、计划调节、计划控制,不讲市场调节,完全排除市场机制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依据改革的精神,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认为应该尊重和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把市场机制(即依据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关于全球货币政策及利率变化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我认为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不一致性,美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而中国的经济在不断攀升,另外美国的利率预计会下调,而中国的利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金融的关系问题,我过去在不同场合有过一些讲话,今天就不讲这个题目了。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经济走势和可选政策,也就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政策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此因素的变化,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开始加快,使得下岗职工增加、工资总额减少,进而导致需求的不足。再加上东亚金融危机的催化,中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活动放慢的病象。从1998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几点不同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简单介绍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第二个问题分析美国以及中国对于现在中美经贸关系的不同解读,最后想提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荣幸今天能在“经济学家论坛“发表我对中国经济研究的一点心得.作为山东大学的兼职教授,今天能够与这么多的同学在一起交换一些看法,我也感到非常高兴.大家已经注意到,最近两周来,我们国内的主要媒体一直在强调着一个重要的观点,也就是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句话对经济学家来说意味深长,因为我还没有看到世界上的哪个国家和地区如此明确地表明过这么一个重要的发展共识和贯穿到底的发展意愿,而它们却常常被经济学家的视野所忽略.今天我想说明为什么我认为这个发展的意愿和共识是经济增长的格外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30周年。海内外媒体纷纷发表纪念文章的同时,一些美国主流媒体也特别提到,2006年创立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China—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我讲的主要是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问题.最近我参加了不少的国际研讨会,特别是在9月份参加ⅡE关于IMF改革的会议,我感觉到人们对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观点差异性很大.  相似文献   

9.
欧盟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是日本的两倍,中欧贸易额仅为中美贸易的一半,也少于中日贸易,双边贸易与欧盟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明显不相称.2002年,朱镕基总理访问欧盟时,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提出要在未来几年使中欧贸易额超过中美贸易额.但欧盟在环境、卫生、安全、劳工等方面设置很多技术壁垒,对我产品大量实施反倾销,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最近,正在酝酿取消我部分产品的关税优惠.欧元升值对我增加欧盟出口有利,但也给欧盟为我出口设限增加了口实.  相似文献   

10.
刚才吴敬琏老师讲的非常重要,包括整个宏观上我国的根本问题.他第一个层面讲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个人认为,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怎么去把握,世界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太多了,我希望我们应该跟高层好好地说一说,我们也要呼吁,光是银行说不行.我觉得中国现在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不够,如果中国不抓紧,人民银行靠外汇干预,所能赢得的时间如果不珍惜的话,会面临很大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