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是影响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贸易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晓燕 《中国市场》2010,(52):20-20
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阐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我国对应人民币升值而应作出宏观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作用也不大。此外,中美贸易顺差在短期还是主要取决于当前贸易收支的现实情况,而中长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缓解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即使美国贸易收支出现改善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更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反映出来,增加贸易核算会通过物价指数和贸易权重对有效汇率的预算造成影响,进而对均衡汇率造成影响。目前,通过增加贸易核算测算的实际有效汇率有很大的升值幅度,人民币汇率很可能超过了均衡汇率水平,因此,要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价值链,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等手段来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已累计升值2.6%,并且升值趋势还在继续。为深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文章从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及近期研究成果出发,结合日元升值后日本贸易结构的调整,提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有利有弊。论文主要针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股票收益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这样三个方面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看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1—2005年年度数据和2005年7月-2007年12月月度数据对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间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间的变动关系显示,人民币无论是贬值还是升值,对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实际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黑龙江省的外贸出口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2)
自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似乎势不可挡,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至今尚无一致结论,本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带给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给出政策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汇率机制改革其目的是减少我国愈积愈多的国际收支顺差,促进贸易平衡发展。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与顺差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通过分析汇率升值对不同类别出口商品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汇率政策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看到汇率政策对不同类别出口产品及其相应产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自1994年汇率并轨,特别是2005年汇率改革后持续升值。本文基于汇率升值对贸易余额影响理论,采用回归方法,对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同期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条件下,新疆与其战略贸易伙伴——中亚五国之间贸易余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和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的走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疆对中亚的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0%,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为什么没有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减少?本文在垂直专业分工的背景下检验了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对于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整体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由此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没有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针对人民汇率问题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上.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对我国汇率施压主要有三次:分别是1994年将我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的企图、2003-2005年间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当前这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汇率施压.纵观美国历次汇率施压,发现每次施压背景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美国和全球经济处于收缩和低谷期,美国施压的理由顺理成章的便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但是,解决贸易失衡只不过是个经济借口,为什么美国国内一再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通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我们可以合理解释中美历次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94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将贸易收支分解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运用MSIH(2)-VARX(1)模型研究了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和存在贬值压力两种区制下,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一般贸易收支和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1994年第三季度到1998年年底,以及2004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压力;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三季度,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贬值压力;(2)2008年金融危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大于1998年金融危机;(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一般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存在J曲线效应,而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但综合起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总体贸易收支不产生影响。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杨雪儿 《中国市场》2012,(27):80-81
在过去的20年里,中美贸易发展迅猛,同时,中美双边的贸易争端也不断升级。而争端的核心就是汇率问题。美国认为中国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轻中美之间贸易失衡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汇率问题和中美的贸易失衡没有很大的关联,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局面。随后本文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的起因、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并且引用了日元升值的教训,对我国的货币升值问题做出思考。最后通过全方面的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利弊,对中国政府在汇率争端中的态度和做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贸易的发展的影响,讨论了人民不断升值的情形下我国贸易顺差仍不断增长的根源及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不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是一种必然现象,当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达到6.36。而人民币的升值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及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双顺差".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差额逐渐扩大,一些国家将中美贸易失衡及全球经济的失衡与人民币汇率联系起来,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分析了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升值压力,认为要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解决好中关贸易失衡问题,并通过探究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找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