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拓展的交易方程式提出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总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各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以及各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本文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分部门结构,分析了企业、居民、政府三个主要经济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并对三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对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做了分析.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分部门考察为我们揭示狭义货币流通速度(GNP/M1)的变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丹 《金融经济(湖南)》2009,(11)
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不仅反映了货币在最终产品,还反映了在中间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中的媒介作用,比货币收入流通速度更能体现货币交易职能的高低.通过分析2003年至2009年我国的季度经济数据,发现建筑业和农业的货币速度是稳定的;工业部门的货币速度是随季节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动的,总体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上升的.因此,要及时从结构上对货币的流向进行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3.
罗尔豪 《金融经济(湖南)》2009,(11):50-51
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不仅反映了货币在最终产品,还反映了在中间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中的媒介作用,比货币收入流通速度更能体现货币交易职能的高低。通过分析2003年至2009年我国的季度经济数据,发现建筑业和农业的货币速度是稳定的;工业部门的货币速度是随季节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动的,总体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上升的。因此,要及时从结构上对货币的流向进行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电子货币角度解释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利用货币流通速度、现金比率、金融电子化程度、机会成本等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建立VAR模型,研究两者间动态影响机制,论证了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转化效应共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1990—2007年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实际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总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对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具有“加速器”的作用。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本文认为加大降息力度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防止经济的下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中重要且复杂的议题。货币流通速度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产生这种下降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与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年-2010年共33个年度数据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发展不平衡、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有负向作用。要解决货币流通速度逐渐变慢这一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1.
12.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银行的运作及功能应用以惊人速度发展,针对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了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差异,研究电子货币形态发展和应用趋势,探讨了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和网络标准等方面创新,指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是未来工商业和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和向社会提供结算便利等金融服务的职责.近几年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使用对货币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在辨析既有讨论的基础上,从基本的概念出发,为研究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支付体系对货币的影响是实质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却是外在的,但这种外在影响是重要的,需要中央银行在调整货币供给模型时加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数字货币发展几乎影响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货币发展对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有效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数字货币是现代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货币发展可增强支付体系的普惠性;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妥推出和稳健运行将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的客观需要,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提出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健全数字货币监管的政策法规;深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优化数字金融生态;加强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发展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具有正向的效应.因此,要充分关注国内不断扩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外生变量调整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6.
第二代支付系统与城市处理中心(CCPC)的变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是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城市处理中心(CCPC)的未来发展。本文从一、二代支付系统的结构性差异出发,探讨CCPC未来的职能转变和重新定位,针对CCPC未来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与实践如火如荼,但主要集中在国家内部的零售层面,鲜有涉及不同国家间的跨境支付探讨。为更好理解CBDC的跨境支付,本文首先分析其主要动机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结算风险等动机,以及取代本币、削弱金融稳定性等风险;其次,总结全球CBDC跨境支付项目的实践进程。当前,大多数项目集中于批发型CBDC,且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加强兼容性、CBDC系统相互连接,以及整合成单一系统;最后,深入探讨CBDC跨境支付的前景。藉此给CBDC跨境支付研究带来一定借鉴,也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支付系统的主要发展阶段、超额准备金需求变动的理论基础及支付系统发展对超额准备金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支付系统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方差,提高了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机会成本的敏感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影响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支付体系的发展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余:要做到使支付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支付服务产品的使用。在加强监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同时,确保我国支付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