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教育的发展,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所在。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基础,其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第二,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第三,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第四,发展农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创新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与增进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等推进新农村生产的发展。由于当前存在许多障碍因素,新农村生产发展中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还任重道远。必须用建设新农村的高标准,在法律保障中、政策完善中、科教支持中、培植典型中、加强建设中健康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发展要充分发挥优势,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并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但是这一切还需要制度作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需要制度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变农村破败的面貌、稳定农村社会、引进城市资金等多方面促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商业环境,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居于首位,生产发展,必须发展农村和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还是初步的,农村经济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陆世军 《全国商情》2007,(11):6-8,59
在新时期,西部县域与新农村必须分析自身的现状,刨掘问题的所在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聚集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意资源开发中的保护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和谐农村,实现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民的生存状况决定农业、农村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令人担忧。保护并改善环境就是维持和发展生产力,但是环境保护是需要投入的。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力所限,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急需的环保设施的资金筹措途径,以及资金使用和承担责任主体的分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使新农村发展战略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大事。陕西关中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其核心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弊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转移消化农村人口,建设绿色、整洁、和谐、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论规模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活力和潜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搞好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我市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推进新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着“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农村建设在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型农业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循环型农业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新农村建设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与增进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面临诸多障碍,必须用建设新农村的高标准,通过法律保障、完善政策、科教扶持、培植典型、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提法有明显区别,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或单纯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一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是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农村教育、构建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途径,有效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既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不足给农民需求带来的矛盾,也缓解了农村借贷资源的匮乏问题,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缺乏担保和监管,操作不规范,风险较高,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对此,规范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其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在建设新农村中,政府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强烈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949-1978年的农村发展,通过完成土地改革,实施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体制和户籍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2009年的农村改革发展,通过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变革和整合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摆上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在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和完善市场基础性作用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