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比较突出。这一现象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抑制通胀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10,(17):18-19
(一)应当较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和通缩当前,通胀与通缩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现实的危险是通胀,也因此今年以来国家决策当局一直在适度收紧银根,以抑制通胀发展。而潜在的风险则是通缩,这是由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过大,以致消费率严重偏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旦经济热度降温,通胀势头平抑,通缩就会立即抬头。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借鉴里根政策以抑制通胀报以极大的热情.而里根时期的滞涨同中国当前通胀是否相似,将里根政策移植到中国弄否产生抑通胀、保增长的效果?弄清这些问题是借鉴里根政策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系统分析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主要政策、中国当前通胀态势、中美通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借鉴里根政策的策略.文章认为适当的紧缩政策、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分行业的政府投资政策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5.
高越 《天津经济》2011,(10):35-37
当前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倍受社会关注,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问题上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过各国政府不懈的努力,世界经济基本上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物价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在迅速回升.国内与国际上一系列因素使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不断强化.采取何种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通胀预期强化的原因,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两难境地。在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更多地寄予了抑制通胀的期望。不少政界、学术界人士都在强调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值得深入研究。从本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分析,力图找出解决通胀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最佳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刚刚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亦将抑制通胀作为明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抑制通胀,则必须找出引发通胀的根源,从理论与实际分析,笔者认为金融因素是引致通胀的重要原因,概括分析起来涉及这几方面: 一、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是引发通胀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通货膨胀中非货币因素较多,其中突出的是粮食提价以及随之而来的乱涨价行为。应该说,这种观点不是没有一定依据,但是从逻辑上讲,通货膨胀是一种物价全面上涨的现象,如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期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调控又面临着诸多矛盾。本文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了此轮通胀的首要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索及维持原因,进而依据主次原因提出了协调矛盾、治理通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建  王丽婧 《南方经济》2018,37(9):10-30
无论是从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文献,或者还是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文献来看,它们均普遍忽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与外在水平波动的分析。为此,文章首先从内部时域和频域视角,通过"谷-谷"划分法和谱分析方法对1990年到2016年的CPI进行了周期划分和波动成分分解;随后从外部视角通过对驱动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系统因素,进行因子提取,采用FAVAR方法研究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1)中国以CPI为度量标准的通货膨胀在1990年1月到2016年12月完整经历了6轮周期。在有些轮次周期中,上升跨越度和下降跨越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内在成分中,食品项的主周期长度和次周期长度均与CPI指数保持高度一致,食品对CPI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保持同向变动。(3)外在机制中,外部冲击因素因子、通货膨胀自身惯性和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为重要的驱动贡献。中国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而且也是外部冲击、自身惯性与预期波动的重要驱动结果。  相似文献   

12.
Inflation has been a threa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China's inability to control inflation could jeopardize China's reaching its economic targets. Indeed, an appreciation of economic dynamics of inflation is crucial. Once sources of infl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effective policies to control inflation can then be adopt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龙 《特区经济》2008,(7):230-231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及危害;其次,说明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根治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维护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锦栋 《特区经济》2008,(7):142-143
高速公路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和发展走过了20年左右的历程,在今天,3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便捷、高效率运输服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劳务派遣经济是一个新的商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同时又存在竞争无序、缺乏规范等问题。本文从劳务派遣企业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务派遣企业的现状,指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代理式和包干式两种劳动派遣运营模式的对比分析,提出劳务派遣企业市场化运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新的世界经济波动,结合中国当前通货膨胀两难局面,运用古典模型中的二分法解构中国通货膨胀,得出名义变量引致了通胀的结论,并将古典增长模型与利率平滑规则有机结合,推断出现阶段通胀背景下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规则,引导公众心理形成稳定的期望收入预期,才能真正意义上在稳定通胀的同时,形成社会理性消费预期,从而使扩大内需成为可能,这才是解决现阶段增长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7.
崔益丹  张忠潮  王妮 《特区经济》2007,(12):147-148
人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方式是影响环境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环境问题容易发生而难以有效解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社会制度,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应当确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权利义务关系模式,并在此模式下构建"环境标准人制度这一新型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必华 《改革与战略》2009,25(5):170-172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入WTO后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发挥其作用,成为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石油企业建立起既能融入世界经济,又符合中国国情和石油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英 《特区经济》2008,(11):70-72
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虽然是在全球通胀的大环境下,但中国通胀有其独特的原因和历史背景。那么要抑制通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货币的价值,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这一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我们多次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有效抑制通货膨胀,达到想象的预期效果,货币政策明显地表现出弱化性。所以目前"从紧"货币政策需要配合多种手段。解决的方案也不能局限在货币政策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体制体现出更多的艺术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系统性风险冲击来源的角度拓展并构建了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FCI,并以FCI作为同步指标构建了金融景气指标体系,包括金融一致指数、金融先行指数以及金融滞后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关键性风险因素中,房价波动风险与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惯性特征明显,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冲击影响,需对其进行风险监控,去产能风险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需辅以经济政策与调控措施来保证产能过剩行业的稳定;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尽管中国金融状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均以较高的转移概率处于风险积聚区制,且存在着影响中国金融状况稳定的其他因素,应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