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社会信用环境、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科技手段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建行西部分行不良贷款率仍较高,存量不良贷款结构、质量呈进一步恶化趋势,信贷资产风险较大。本文拟通过对建行西部分行信贷资产状况的剖析,提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比重较大,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几乎完全取决于信贷资产的质量。而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及不少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导致银行经济效益滑坡,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正常运营。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研究如何防范和化解银行贷款风险,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存量和增量的问题就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彭蕾  薛磊 《特区经济》2004,(12):190-191
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但是不良信贷资产比重过大,成为农业银行走向现代金融企业的绊脚石。优化信贷结构,既关系国民经济的安危,又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随着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期限日益临近,各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任务更显紧迫。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在优化信贷结构、改善信贷管理、规范信贷决策行为、防范信贷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基层支行的角度出发作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阳 《西部论丛》2005,(6):60-61
对于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路径,有着各种不同选择。从资产质量来看,分为不良贷款证券化和优质资产证券化;从资产种类来看,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基础设施贷款证券化等:从资产属性来看,可分为表内证券化和表外证券化:从资产形成方式来看,有存量资产的证券化,也有增量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症结在于政策性、过去体制不健全、自然灾害、管理人员等方面因素。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规范信贷管理流程,制定权责利激励机制;加强贷前风险防范,做好贷时监督;落实稽核工作责任制,实施查、管结合,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农行信贷资产现状及成因   从整体上看,目前农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令人担忧。一是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数额庞大。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差,不符合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要求。二是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贷款投向、投量远离“双优”要求:贷款分散、不易管理;投向的产业效益低下,不良资产盘活难度大。三是资产的产品创新力度不足,效益差。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从内部因素看,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主要在于信贷管理不严,决策行为不规范。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不成熟,使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并有效回避…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商业银行来看,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后,大部分信贷资金由总、分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授信,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实行授信业务后,减少了基层行由于对信贷政策认识偏差,而出现的贷款投向失误和地方性的盲目放款,从而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忠录 《河南经济》1997,(10):22-23
信贷是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信贷业务搞的好坏事关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如何提高信贷决策科学化水平,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目的,始终是商业银行成功经营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企业效益欠佳,亏损面增大,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对信贷资产的安全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维护信贷资产安全,降低贷款风险,我行从增强贷款风险防范意识出发,以防范和转化为手段,以降低风险、维护信贷资产安全为目的,从“两方面”(增量和存量)、“三个阶段”(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项目的实施阶段和项目的投产至还本付息阶段)入手,采取标本兼治、先易后难的办法,既立足治本,又着手治标,先防范增量风险,后转化信贷存量风险,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行近几年发放的技改贷款尚未发现一笔风险、呆帐贷款,部分风险贷款得到了转化,贷款逾期率也有所下降。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0.
宋雷  刘景 《辽宁经济》2001,(3):19-19
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相比,金融企业的资产具有特殊性,即其主要资产为信贷资产,因此,在对金融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时,要重点搞好对信贷资产的评估。财政部在财评字(1999)302号《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中对信贷资产的评估方法作了规定,本文以此为依据,结合评估实践,对信贷资产评估中贷款质量等级、风险损失率等具体参数的确定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商银行鞍钢支行地处鞍钢厂区,营业网点以鞍钢为轴线分布,开户企业一千余户,客户群可分为四类:即鞍钢集团、石油炼油系统企业、鞍钢附属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近年来,鞍钢支行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一项长期的经营目标,在信贷市场上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地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做好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工作。 一、统一思想,整章建制,坚决走优化信贷结构之路 在工行系统基层行处当中,鞍钢支行是最大的借差行之一,各项存款不及贷款总额的20%,有数十亿的资金缺口靠拆借来弥补。鞍钢支行的风险贷款占比最高时曾达到44%,这部分不良贷款得不到化解,任何经营措施都是徒劳的。为此,支行痛下决心,不惜代价优化  相似文献   

12.
如何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是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难点。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成因分析 农行信贷资金大量板结,非正常贷款居高不下,信贷资产质量低劣。大量借贷资金丧失了安全、流动和增值功能,使农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困扰着农行的经营。其原因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而完全消除,企业长期占用银行贷款,导致大量贷款凝滞僵化,银行贷款逐步演化成企业生产经营的铺底资金,由于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本息。原因之二是由于地方行政干预,农行不完全掌握信贷投向及投量的独立决策权,有时碍于情面,不得不发放贷款。原因之三是借贷资金财政化。如用贷款发放亏损企业的职工工资,垫交税款,垫支财政各项应拨来拨款和应补未补款项等,从而挤占了信贷资金。原因之四,国家产业政策和专业银行的分工也是影响农行信贷资金安全的一个方面。原因之五,由于信贷人员少、素质差,信贷管理水平低,加上信贷操作和决策失误,造成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再论提高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王敏梁艳伟专业银行自身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要求,重新构造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按照“三性”经营原则,考虑国情实际和借鉴一些西方银行信贷管理方法与经验,我们认为,银行自身应围绕提高贷款的决策质量、操作质量和管...  相似文献   

14.
刘笑萍 《改革》2004,(3):104-107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和融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时机逐步成熟。资产证券化要获得成功,精巧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特设载体是信贷证券化交易过程的中心环节,本文提出,应当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资产分别设立独立的特设载体。特设载体一方面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接受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15.
胡可兆 《发展》2002,(2):72-73
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70年代美国住房贷款证券,8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目前已风靡世界,尽管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地方正式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但对它的关注之情却与日俱增,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时代已快快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6.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到"新国九条"的颁布,作为"盘活信贷存量"重要手段之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了一个热词。究竟什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一般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组建资产池,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载体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雪峰 《中国经贸》2014,(13):144-144
信贷资产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是最主要的业务,这类资产虽然收益较高,但是投资高、风险也相对较高。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些解决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阳 《辽宁经济》2005,(11):36-36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高,信贷资产质量差,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后,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政府不适当干预,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银行内部管理粗放等主客观因素造成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应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经营意识,加大逃债制裁力度,强化信贷管理,努力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0.
李岗 《特区经济》1997,(1):45-46
<正> 一、信贷资产流失日趋严重 根据抽样调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中,90%为贷款所占用,其中30%以上为坏帐,1993年末全国银行26461亿贷款存量中,约有5280亿元处于有帐无实,而1994年末全国国有银行余额为29327.8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占54%,这表明银行的钱是通过社会聚集的,大量的呆帐已影响了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不解决信贷资产的死滞,更会造成社会问题。透视当前企业的负债,明显呈单一化、高负债、包袱重、效益低的格局。据统计企业自有资金只占8.5%,约27.6%的企业资产负债总额高于资产总额,与企业负债主要对应的银行信贷资产已不堪重负,在这样形势下,企业追逐银行资金仍呈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