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观造成的影响展开调研,发现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对网络依赖性过强、消费更加无规划无节制等特点,最后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财商"等建议,对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应对其影响,要积极占领大学生网络活动阵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将自媒体与传统校园传播媒介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建设高校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队伍,争取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关心政治,并且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参与,从而达到对政府决策以及实施过程的影响和监督。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网络当中的重要部分,因为这个群体拥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一定的网络技术,所以以大学生的视角来谈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具在较多问题,所以,应该对大学生视角下的政治参与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讨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关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交往在二者关系中产生的作用。采用由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合订而成的网络问卷对在校2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倾向和心理素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交往对其有一定的中介作用,不过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亲情、友情与爱情一起构成了人生的情感世界。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把爱情看作情感生活的全部,而忽略了对亲情和友情的呵护,这让他们的情感生活有了缺失。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对他们的情感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对待亲情、友情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亲情、友情等情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依托依法治国方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着眼于对其普及《国家安全法》的实效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相应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对大学生进行普及《国家安全法》时存在一定问题。经过检验,"个人因素""网络因素""高校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的掌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冰 《黑河学刊》2009,(8):126-127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使大学生获得了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同时,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网络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构建的初步开发进行研究。通过问卷的调查,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现状,建立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网络咨询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状态分析,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比较科学而实用的健身方案具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9.
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但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网络人际交往多为熟人,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加强网络监管工作,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应积极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贷一类的借贷平台在方便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隐患,如"裸贷"等非法或不规范借贷事件频发,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体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购买力旺盛但资金有限的群体,具有违约率较高、风险较大的特点,但市场上缺乏有效且完善的大学生征信体系,传统金融机构对此也不够重视。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借贷习惯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负债与信用的重要因素,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两个维度提出衡量大学生信用水平的三类定性指标;最后对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给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盛行、校区偏远、生活单一枯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之后,也一脚跨进了"宅男""宅女"的行列。为此,我们对这一在大学生中日趋流行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分析调查研究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探讨大学生"宅"生活的盛行,探析"宅"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热衷于它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贪婪的借口     
正"我们有子女的人,生活没有你那么潇洒。"友人常向我这么说。这是中国人的大毛病。以为一定要照顾下一代一辈子。儿女,在中国人的眼中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照顾。家庭观念浓厚,很好呀,但是亲情归亲情,自己也要快乐地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5所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数据为样本,以浏览网络新闻和参与网络讨论作为测量网络文化的主要指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文化对"概论"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浏览网络新闻的频率与其对"概论"课收获的自我评价及其对"概论"课所讲授理论的认同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学生参与网络讨论的频率却与其对"概率"课所讲授理论的认同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网络文化环境中也是影响"概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结果的启示是,在网络文化环境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学生理性利用网络,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薇 《中国城市经济》2011,(27):150-15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大。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到所需信息的同时,也使不少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很容易就形成"网瘾"。高校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1]本文从大学生网瘾问题入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栋 《改革与开放》2013,(15):68-6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微博、论坛已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日渐凸显的影响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舆情领袖"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网络诉求和意愿的表达方式,大学生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台州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情况,认为当前台州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但由于从众、社会趋同、群体极化、知觉选择性等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极易触发。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能立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立足大学生社会心理预防和疏导机制,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更新的手段和空间,同时也约束思政教育导向功能的发挥。可见网络这把"双刃剑"决定了网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难。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讲述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重点从教师、社会和大学生几方面探索"微"教学,旨在利用现代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新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也是大学生政治诉求的新型渠道.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意识能够支配和引导其政治参与行为,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大学生在未来中国政治走向中的特殊地位和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研究和剖析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大学生日常网络使用习惯的相关性,从而最大化地探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从态度、 动机、 效价、 效能等多维度综合分析,在网络使用习惯下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有效提升路径是:改变网络政治参与使其更向社会基层开放;打造和培育主流网站优势政治论坛;建立"三位一体"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完善网络监督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网络嵌入性表现为两种方式:基于产业市场选择的结构嵌入和基于亲情人缘的关系嵌入。创业网络嵌入性和竞合关系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技术型创业更倾向于结构嵌入,会产生竞争过强而合作不足问题,可以通过第三方治理、中介机构等方式实现竞合张力平衡。而商务型创业更倾向于利用亲朋人缘进行关系嵌入,但会产生过度嵌入和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市场契约等方式鼓励竞争、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但大学生网络创业属新型创业模式,尚处摸索阶段,虽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文章提出运用"三全育人"的理念,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四位一体,搭建服务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实施精准指导、优化社会环境",全员、全程、全方位"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创业困境,助力大学生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