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村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改革使农村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农村固有的利益分配关系,暴露出农村法治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表明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尚处于一种不理想状态,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发展农村法治并使之现代化,首先应当对当代中国农村法治状况进行扫描和研究。农村法治的发展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法律责任角度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强化司法公正;需要提高公民法律文化素质;需要建构农村法制体系,保障乡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理念在我国探索了多年,并已取得相当的效果,然而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实行农村法治的复杂性,其中农村法治基础的薄弱是最根本的现实困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社会秩序等,复杂的现实困境需要多学科的视野综合分析,以寻求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站在法律的角度,农村法治建设是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艰巨任务。所以如何做好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其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践行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金潮 《宁波通讯》2006,(5):29-29
l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重大历史任务。法治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完善农村法治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按照依法治国原则要求,农村法治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把法律教育作为农村法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依法规范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主体的法治化。首先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权利保障和机会平等来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其次,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6.
农村法治化:我国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农村特别是边农村地区的法治化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的原因,也有农村基层政权腐败的因素,更有农村中重人情、轻法度的阻力。因此,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化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西部农村法治进展缓慢,主要原固有: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使其维权意识淡薄;落后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执法和司法的公平与效率;根深蒂固的传统民间丈化、宗法观念等导致农民不是依靠法律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阻隔了其法治理念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探寻原因,并就如何推动西部农村法治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蔡理雄 《开放潮》2006,(11):64-6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9.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其前提和基础是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在我国对广大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是普遍增强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关键。要做好对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对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对农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工作系统,真正使法治宣传教育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抒望 《宁波通讯》2014,(21):34-3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的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须在农村立法、法律意识、基层民主以及法治运行等方面予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包含依宪治国思想、司法公平公正思想、党的工作法治化思想、用法治推进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陶爱萍 《特区经济》2008,(12):257-259
法治教育途径是农村法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影响农村法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教育主要途径的实际有效性与理论上不一致。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法治教育的组织引导,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农民的认知水平与心理认识规律,选择合适的法治教育途径,并综合运用各种途径,使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确保农村法治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特区经济》2009,240(1):188-190
农村民主政治不健全、经济文化落后、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矛盾激化是影响农村和谐的主要因素。构建农村和谐,必须加强农村法治,用法治来健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农村经济文化,完善农村法律制度,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法治建设是新时代历久弥新的议题,是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必须把握的一环,是素来有山水美誉的西北地区依法治国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关注我国生态法治建设进程基础上,梳理近年来青海省的生态法治建设动态,缕清青海省生态法治建设的基本进程和变迁逻辑。从而立足青海省生态法治建设现实需求,探索青海省在生态法治建设转型期的新思路,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加强地方法治经济社会建设,重要方面是要营造便民用法与服务的良好环境。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地方经济社会法治滞后.甚至出现行政法制腐败行为.有碍于法律效率提升与依法治国进程。专家指出.法治社会进步,说到底是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掌握、遵守与运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行政法治加强与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翔 《环球财经》2014,(11):124-124
这是2014年10月23日. 这是新的纪元.中央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要议题.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再到立法、行政、司法等层面的深入阐释,一个依法治国的总路线和全链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速递     
《上海国资》2014,(11):10-11
焦点高质量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决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  相似文献   

20.
秦朝明 《魅力中国》2014,(8):322-322
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完善农村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