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亚林 《开放时代》2023,(1):12-23+5
“政党是社会和国家的中介”的萨托利式西方现代经典政党理论已然过时。它既不能解释西方现代政党的现实运作过程,又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真正作用。基于“性质-角色-地位-功能”的综合认知,可以发现使命型政党内蕴着崇高的使命引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的本质特征,内生于“党性人”与“政党主体理性”的理论假设塑造,承载着“使命-责任体制”的新型政治形态建构。从人民、政党与国家(及其代表政府)间的关系视角,重思使命型政党新型理论范式的创建问题,其核心在于“代表-信心制”与“人心政治形态”的复合建构。使命型政党从标识性概念到新型理论范式的生成过程,昭示着未来关于政党组织学的研究,还需要从政党强盛国家、改造社会、塑造精神、创造情怀、展现美好等多重视角,建构关于新型政党理论的一般知识原理、制度框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孙立人事件是台湾五十年代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孙立人事件中折射出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台湾政治生态,即太子接班已成定局、派系斗争暗潮汹涌、台美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张丹  张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34-235
政党学研究鼻祖奥斯特罗果尔斯基通过对19世纪美国政党制度的考察研究,发现政党机器是导致19世纪中后期美国政治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为发展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因此必须与政党机器展开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党的存在,都是以取得和控制公共权力为目的。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政党是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二、政党是民众控制政府之手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也是政党政治的世纪,也就是说革命或者说解放政治总是与政党政治相勾连.但是在20世纪后期,因为“文革”的失败和60年代的终结,出现了否定阶级-政党政治的取向,这种取向以巴丢和鲁索为代表.对此,潘毅从中国革命的历史出发,批判了巴丢与鲁索的政党-形式形而上学,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群众运动或解放政治的敌人并非纯粹的政党形式,而是资产阶级政党.巴丢和鲁索将资产阶级政党抽象为政党形式本身,从而提出告别政党政治和政党国家的理论.本文旨在分析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先锋党内出现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经济原因,并认为当下更需要党国体制与后政党政治良性互动,从而一方面避免党国体制的彻底官僚化,另一方面造就真正有活力的解放政治.  相似文献   

6.
原本作为接待来信来访之秘书功能的信访,经过30余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信访政治",信访的机构、人员、职能和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了地方性立法的保障。然而,访民和一般民众的权利、尤其是其权利的法治保障,却并未获得相应的提升。这种背反情况的出现,正是威权体制的产物,也暗合于中国传统体制之精神。文章认为,信访政治严重悖于现代国家建设的民主、法治与科学精神。信访体制的改革,应当回到其宏观体制之根,推动宏观体制本身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改革;应当厘清宏观体制和结构中的信访权力角色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的政党条件。毛泽东曾说:“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通过政党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控制政治过程,实现自己的纲领,体现一定阶级、集团和阶层的利益,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目的。在现代国家政治过程中,政党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政治主体。民主政治离不开政党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是共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政党-国家模型看来,改革是政党一国家权力自我再生产与自我破坏的工具。权力分配的特定模式决定了不同的政党一国家在自我再生产的过程中将使用不同的工具,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转型道路。这个方法也揭示了在政党一国家运行和转型的过程中,改革的启动、顺序、速度和政治条件方面的差异的结构背景和动态背景。从这个模型的角度看,本文还指出了现有的比较改革文献在评价改革和改革战略时,由于将改革与改革的体制背景割裂开来而产生的逻辑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主体,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体形态。当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性质是政党执政的政治根基,标志着政党执政的力量源泉也同时体现着政党存在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善于学习、重视学习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方法,保证学习型政党的正确前进方向;以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理解和把握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