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心理契约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心理契约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共同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含交易”。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个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通过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体,其发展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企业之所以能够与员工达成某种共识,并使得这份共识能够长期维持,这是依靠“心理契约”在其中发挥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意义,进而从人员招聘、员工培训、激励体制、薪酬管理四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将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成长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内部成员的关系也处在一个微妙多变的波动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一个不断的流变过程中。如何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生人心涣散、员工懈怠等现象,这既是企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的含义及特点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contract)研究是当前西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最早提出心理契约一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吉里斯,他在1960年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首先将心理契约引入了管理领域。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十分明确地对心理契约作出界定,他认为:组织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加以载明,但组织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组织能清楚每位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员工也为组织的发展全力奉献,  相似文献   

5.
论心理契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存在正式劳务合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入度,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流动率都和心理契约息息相关。一、心理契约的内涵与意义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是20世纪60 年代由Argyris(1960)提出并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心理契约是个人对他(她)将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和企业相应地给予个人的诱因的总的预期。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包括努力、技能、能力、时间以及忠诚等。企业给予个人的诱因包括有形的回报和无形的回报。有形的回报如薪资、职业成长机会等,无形的回报包括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笔者认为,企业“心理契约”的建立与维持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相互支持与信任的纽带,是企业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开发人力资源潜力,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秀金 《活力》2011,(6):136-136
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叫做“老板的谎言”。其中一条谎言就是:“员工是我们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讽刺的是一些思想单纯的管理者总是想通过一些言不由衷的表面文章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事实上.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不仅是劳动契约,还包括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要求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对企业的心理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靖 《中外企业家》2014,(11):176-177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达,知识已成为企业的主体与核心竞争资源,而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也已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吸引、留住知识型员工,并使其为企业发挥最大限度的才能,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企业应更注重与其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管理,努力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期望上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实现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理与激励,最终使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胡艳辉 《现代企业》2006,(12):28-29
在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知识和技术的“承载者”,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科技企业更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它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企业相比也有其独特性,构建心理契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把心理契约视为雇主与雇员之间交换关系的隐形模式的倾向才发生变化,卢梭(Rousseau)认为“心理契约”是员工以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为背景,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相互责任的信念。她认为组织本身不会有心理契约,只是为心理契约提供知觉背景。尽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是现代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关系和谐的心理纽带,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心理契约概念入手,分析心理契约对实现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和建议,使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知识型员工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协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包括个体水平上的心理契约和组织水平上的心理契约两个方面。在现代组织内部,企业和员工之间也存在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契约,即员工对企业的心理契约和企业对员工的心理契约。本文对山东省烟台地区30多家中小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中小企业员工在成长中个体心理契约的特点,并在结论中提出中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沟通、建立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及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途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在开发企业员工稳定性方面,心理契约管理也日益受到了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比较分析发现构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于留住人才、节约企业招聘成本及维护企业的形象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从中分析出影响员工心理契约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维系企业员工良好心理契约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心理契约的建立和维护。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它代表了关于契约实现的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的WTO过渡期的即将结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长期以来,公司的管理者普遍重视对有形契约一一经济契约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另一种契约——隐契约(心理契约)的分析。基于此,本文试图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管理方面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员工和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关键是如何将员工个体的发展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这就是说,企业需要指导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把员工的职业发展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与员工建立融洽的“心理契约”——即借助科学的职业管理共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6.
何强 《民营科技》2006,(4):19-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对有形契约——经济契约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另一种契约——隐契约(心理契约)的分析。基于此,试图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对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组织中心理契约的变化——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员工方面期望的变化,界定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心理契约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心理契约的核心内容--员工努力工作、听从指挥并忠于组织,企业给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长久的工作保障--越来越受到冲击和挑战,而一些新的内容,如对于灵活性、公正性、自我依赖性、工作丰富化的要求.在心理契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在竞争全球化、企业结构重组、人员精简、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当那些传统上给员工提供的工作安全感和稳定感不再存在时,如何开发和维持员工的承诺.如何管理员工的心理契约?我们首先阐述在新的社会一经济环境中,新型心理契约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特点.进而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特殊的“内聚力”与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基于传统“家文化”的家族企业文化却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成长的“瓶颈”,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具有强大“激励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康小青 《会计之友》2007,(10Z):73-74
心理契约作为维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它的改变势必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组织的态度与行为,并最终影响组织的绩效。本文以零售企业员工为例,分析了心理契约对零售商业的作用及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并重点探讨了零售商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员工作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群体,其敬业程度对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新生代员工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契约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心理契约和敬业度理论,针对企业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现状,结合其心理契约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心理契约与敬业度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提升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