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微软奇袭     
陈琼 《IT经理世界》2013,(12):80-81,10
5月22日,出现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里的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或者说是希望的那样,会借着微软的两大公有云服务平台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在中国落地的时机,高喊关于云、关于微软、关于竞争的口号——比如他3年前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里发表演讲时所强调的"We’re all in!"(我们全面拥抱云),能轻易点燃全场的热情。气氛依旧融洽,气场依旧强大。只不过,所有人都很明显地感觉到了已  相似文献   

2.
移动的微软     
在智能手机市场,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正试图复制其在 PC 领域的辉煌。今年年初,张亚勤回到阔别两年之久的中国,出任新组建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3月22日,当他和微软全球副总裁、移动及嵌入式设备部负责人 Todd Warren 站在一起,共同见证微软亚洲工程  相似文献   

3.
对比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微软每个时期在中国的动作都明显慢了一步。这个“慢”,既是微软的风格,也不是微软的风格:对于追求速度的微软来说,这个延迟显然不合情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慢”字正是年轻气盛的微软在骨子里的傲慢——由于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对中国市场产生的过度自信和不自觉的傲慢。  相似文献   

4.
陆非非 《董事会》2005,(11):62-64
李开复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跳槽到Google中国区总裁,于是微软和Google在法庭上打律师战,法庭下打口水战。美国,2005年9月13日,华盛顿州国王县法官作出初裁: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允许李在Google中国研究中心招募员工,并可以为Google提供一般性和非技术性建议。裁决之后,微软、Google、李开复都表示自己是赢家。  相似文献   

5.
对微软中国来说,2002年6月是一个转折点。 花了10年工夫了解中国之后,从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到微软在中国各机构的高层,都传达出同样的信息:微软要想在中国发展,必须融入到中国的发展中,融入到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 6月26日和27日,鲍尔默接连拜访了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再次表达了  相似文献   

6.
微软的屁股     
我的朋友老三在MSN上挂上了新的个性化签名:柄给微软开启了一道未来之门——门太小了,微软先生! “柄”是老三对微软推出的搜索引擎“必应”(bing.com)的呢称。老三爱打麻将,他总爱把新鲜事物与自己熟悉的麻将牌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微软去哪儿     
微软在纳德拉的带领下,能否赶上在新兴领域的领头羊,重新变回性感科技公司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董事会》2008,(3):16-17
尽管已经有两年的业绩持续下滑,雅虎还是拒绝了微软446亿美元的收购,并因此将自己置身于一场巨大的赌博之中。拒绝微软也加剧了雅虎内部关于并购的争斗,随着10位董事会成员被要求在今年后半年离职,这个斗争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9.
微软变招     
李云杰 《IT经理世界》2009,(11):28-28,30
“搞定”了中央政府部门后,微软又开始与地方政府“搞关系”,加速战略在地方落地。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摸索之后,微软终于找到了在中国做生意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微软中国双层权力机构的统一,能让类似的公司看到明天的希望吗?  相似文献   

12.
田野 《IT经理世界》2009,(23):88-90
1996年,现任微软公司大中华区IT总监的王正忠进入微软工作。回忆当初,他依然记得那时在微软报销一笔费用需要大约三周的时间,“整个流程基本都是手工在操作,如果赶上老板恰巧在出差,就只能等”。  相似文献   

13.
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情,聪明的微软岂能视而不见! 近期,微软先后发布了与Windows8密切相关的两类产品:一个是基于Windows8系统的自有品牌电脑Surface,另一个就是针对智能手机的WindowsPhone8系统。众多评论认为.微软可能会在Windows8时代改变其既有的商业模式,走苹果相对封闭的软硬兼施的模式。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相似文献   

14.
我们很是理解微软目前在平板和PC市场的双重窘境,但从Surface Pro3上,我们看到的是,微软非但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是迷失在了传统PC与平板之间。 尽管微软以自有有品牌Surface进入平板电脑市场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微软对于平板电脑市场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微软亚洲研究院也许是比尔·盖茨在中国做出的最正确的投资决策。"10年前,我和微软当时的CTO内森·梅尔沃德(NathanMyhrvold)谈到,或许是时候扩展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布局了——除了雷德蒙研究院之外,微软公司还应  相似文献   

16.
从最遭非议的跨国公司,到最受“嫉妒”的跨国公司, 微软在中国如何完成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竞争对手,微软开始革自己的命。12月2日,微软正式在中国发布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平台SQL Server 2005、Visual Studio 2005,并将于明年推出Biz Talk Server 2006。在北京,地铁站台柱子上的SQL Server 2005的广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随后在上海和广州等城市,都将出现微软企业级产品的大幅广告。自从一个月前的11月7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第一次发布了最新的企业级应用平台后,现在微软已经在全球90个国家完成了新产品的发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如何做生意?多年的摸索之后,微软开始找到了一点感觉。也许是吸取了前几任的经验教训,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没有成为媒体期望中的隔几天就可以炒作一把的"明星人物",在一年零7个月的上任时间里,陈永正保持了刻意的低调。在上海的一次有关市场营销的论坛上,主讲者之一--微软大中华区市场  相似文献   

19.
柏传霞 《董事会》2005,(11):66-68
谁动了微软的奶酪?在中国的办公软件市场,是永中、金山。这两个家伙像那本《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唧唧,一直不安分地在这个市场寻找自己的奶酪。  相似文献   

20.
韦兰 《车间管理》2006,(3):32-33
成熟的雇聘制度 微软是赫赫有名的IT行业巨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招聘计算机人才。微软全球技术中心2001年在清华招了19个学生。其中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有9个,而精仪、化学、生物、核能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10个,突破了以往。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占大多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