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更好地评价不同产地的枳实标准汤剂,建立了枳实标准汤剂中辛弗林含量及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InertSustain AQ-C_(18)(4.6 mm×250 mm, 5.0μm)色谱柱,以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柱温为2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对枳实标准汤剂中辛弗林含量、特征图谱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5批枳实标准汤剂出膏率均值为15.14%,范围为10.50%~19.91%,RSD为19.31%;辛弗林含量(质量分数)均值为9.07 mg/g,范围为5.92~15.21 mg/g,RSD为33.05%;辛弗林含量转移率均值为22.65%,范围为10.24%~47.70%,RSD为45.92%;15批枳实标准汤剂共确定7个共有峰,各峰相对保留时间均在±5%内,相对峰面积RSD均大于100%,相似度为0.655~0.936。这表明,不同产地的枳实出膏率、辛弗林含量及含量转移率较稳定;不同产地的枳实标准汤剂各成分间差异较大。经方法学考察认为,枳实标准汤剂中辛弗林含量及特征图谱的测定方法稳定,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稳定性及可信度,可用于枳实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枳实配方颗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牛蒡子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制备了15批牛蒡子标准汤剂,通过对牛蒡苷含量及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了牛蒡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第一煎加入8倍水,浸泡30min,煎煮20min;第二煎加入6倍水,煎煮15min,经浓缩、干燥后制得标准汤剂,应用HPLC法测定牛蒡子标准汤剂中牛蒡苷的含量及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5批牛蒡子标准汤剂中牛蒡苷的转移率为21.3%~33.3%,平均转移率为27.3%,出膏率为7.1%~11.3%,平均出膏率为9.4%;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了11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了5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牛蒡苷、牛蒡苷元。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牛蒡子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样品质量稳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4,对提高牛蒡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将少数民族用药双参开发成配方颗粒,建立双参饮片、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马钱苷酸含量测定方法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同时考察双参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关系。采用安捷伦1260Ⅱ液相色谱仪与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建立马钱苷酸含量测定方法;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建立薄层鉴别方法;以出膏率、马钱苷酸含量、薄层鉴别图谱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量值传递规律。结果表明:马钱苷酸含量测定、鉴别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复性及可信度;3批双参配方颗粒出膏率均值为18.7%,马钱苷酸含量均值为41.1 mg/g,马钱苷酸含量转移率均值为43.1%,均在15批标准汤剂均值±3SD范围内。马钱苷酸含量测定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双参配方颗粒质量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双参配方颗粒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并促进少数民族用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佛手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标准,利用佛手标准汤剂控制佛手配方颗粒的内在质量。以15批不同产地的佛手饮片为原料,制备佛手标准汤剂,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柚皮苷、橙皮苷为指标成分,测定了15批佛手标准汤剂的相关含量。结果表明:柚皮苷、橙皮苷分别在0.025 1~0.125 5,0.160 5~0.802 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27%和101.48%,重复性考察RSD值分别为0.78%和0.89%,12 h稳定性考察RSD值分别为0.59%和1.46%。所提出的方法能同时测定柚皮苷和橙波苷两种成分,节约了分析时间,提高了佛手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0 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 ℃,建立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及其指标成分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5批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为17.8%;特征图谱相似度为0.793~1.000,共标定13个共有峰,并指认4个成分,分别为咖啡酸(峰4)、鞣花酸(峰8)、异槲皮苷(峰9)、木犀草苷(峰10);鞣花酸从五气朝阳草到其标准汤剂的平均转移率为45.90%,说明标准汤剂的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所提出的五气朝阳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可行,建立的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为五气朝阳草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山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山楂标准汤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GL science C_(18)(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应用特征图谱技术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提取山楂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的特征成分。研究表明,15批山楂标准汤剂中共确定了7个特征峰,分离度较好,且峰面积较大,易于识别,使用参照物标定了3个特征峰成分,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小于2.5%。所建立的山楂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方法可靠、稳定,为山楂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姜黄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了基于标准汤剂的姜黄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依据含挥发油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配制了18批姜黄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定量计算挥发油、姜黄素的含量以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总含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分析姜黄的特征图谱。结果表明:标准汤剂中姜黄素的质量分数为2.3~4.2 mg/g,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的总质量分数为4.0~8.0 mg/g,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0.20%~0.90%;姜黄配方颗粒中,姜黄素的实测质量分数为3.7~4.0 mg/g,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的总质量分数为6.6~6.9 mg/g,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0.67%~0.71%;在姜黄特征图谱中标定9个共有峰,指认出4-香豆酸、阿魏酸、环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以及芳姜黄酮等7个成分。采用所提质量评价方法能够确定姜黄标准汤剂各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姜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含挥发油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15批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建立了质量评价体系。第1次加入10倍的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第2次加入8倍的水、煎煮15 min,以标准化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及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5批白鲜皮标准汤剂中黄柏酮的转移率为25.08%~44.08%,平均转移率为34.79%,标准偏差为5.37%;梣酮转移率为22.63%~32.86%,平均转移率为27.94%,标准偏差为3.56%;出膏率为20.56%~34.42%,平均出膏率为29.05%,标准偏差为3.33%。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得到共有峰10个,指认出白鲜碱、黄柏酮、梣酮3个峰。由此可知,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规范,样品质量稳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2,可用于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并为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的应用和其他根茎类饮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反映合欢皮标准汤剂多种组分的面貌,明确合欢皮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对15批合欢皮标准汤剂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测定及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 C_(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5℃,对照指纹图谱对合欢皮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批合欢皮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中呈现1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67~0.998,表明合欢皮标准汤剂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在10个共有峰中指认出(-)-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异槲皮苷2个化学成分。因此,合欢皮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反映了合欢皮标准汤剂的多组分面貌,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为合欢皮配方颗粒的多组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量质变化及其分布规律,采用UPLC建立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方法,并根据质谱分析进行化合物推断;利用新公式-K值分析化合物传递过程中的规律。结果表明,UPLC特征图谱方法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对11个特征峰进行结构推断,确定了9个特征峰:新绿原酸(峰1)、绿原酸(峰2)、断氧化马钱苷酸(峰3)、隐绿原酸(峰4)、獐牙菜苷(峰5)、断氧化马钱子苷(峰6)、异绿原酸B(峰8)、异绿原酸A(峰9)、异绿原酸C(峰11);由K值分析可知,15批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过程各峰都进行了传递,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K值大于1,绿原酸K值小于1,与绿原酸异构化生成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有关;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K值大于1,异绿原酸A的K值小于1,与异绿原酸A异构化生成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有关。由此,通过K值可分析金银花标准汤剂中量质传递规律,且符合有机酸类化学成分特性。建立的特征图谱方法准确、稳定、可靠,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新公式-K值能够辅助分析饮片—标准汤剂的量质传递规律,可为后续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配方颗粒或经典方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修订猪殃殃原有标准中关于性状方面的内容,有效反映和控制药材的内在质量,收集了10批猪殃殃药材,对其性状、专属性鉴别、检查项、指标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研究发现: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10批样品中水分小于13.0%,总灰分小于16.0%,酸不溶性灰分小于3.5%,醇溶性浸出物小于7.0%,绿原酸质量分数小于0.1%。结果表明:所制定的猪殃殃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为猪殃殃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实现西洋参配方颗粒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其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和量质传递进行了相关性研究。采用UPLC法测定18批西洋参饮片、标准汤剂、3批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人参皂苷Rg1,Re, Rb1总量,以K值和各已知成分的转移率作为量值传递的评价指标,结合相似度评价法研究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洋参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呈现8个共有特征峰,并指认出5个成分,三者的指纹图谱与相应对照指纹图谱及三者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人参皂苷Rg1,Re, Rb1的转移率及K值趋势一致,量值传递稳定。西洋参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所得可对西洋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实验及理论支持,并为后续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配方颗粒或经典方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