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当前普遍的做法是建筑构配件的预装装配,装配率较低,如何提高装配率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问题,文章从装配式整体性出发,进行一种以"基本间"为"模数"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卢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8):87-91
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通过熵权法确定出装配式建筑决策设计、构件预制、预制构件运输、现场施工四个阶段成本影响关键因素,以此因素量化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BIM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模型,收集装配式建筑项目类似工程数据用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与考核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管理者对于成本风险的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会  方金强  张兵 《科技和产业》2022,22(5):208-217
为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研究的现状,掌握装配式建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以2010—2020年 CNKI收录的与装配式建筑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网络工具,分别从发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合作共现以及研究热点、前沿主题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文献统计上,国内装配式研究年发文量呈现递增态势,《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混凝土》是发表装配式建筑文献较多的核心期刊;在研究机构和作者空间分布上,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机构以及来自这些机构的高产学者共同组成了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研究力量;在研究热点上,BIM技术、深化设计、抗震性能、建筑工业化以及EPC模式是现有研究的核心;装配式建筑研究演进发展历程主要分为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两阶段,研究前沿主要包括BIM技术、产业化、预制构件、模块化以及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年1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文件重点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在建筑工业化发展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建筑数字样机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5.
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磷酸和洗涤剂工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处理磷石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环保和安全问题。评述了国内磷石膏综合利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磷石膏在水泥工业和石膏建材生产中的应用情况。针对磷石膏综合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文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4-218
装配式建筑作为未来的新型主流建筑模式,具有提升建筑质量和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昂贵的建造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问题,是建筑业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引用住宅工程案例,对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成本,分析两者成本结构的差异化,提出针对性的成本管控措施,为甲方装配式建筑降本增效提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效果越来越好,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效果非常明显。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库的创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地提出了正确的应用方法,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中原 《中国招标》2023,(8):104-106
为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促进建筑工程整体经济性提升,文章开展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的设计研究。通过构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SWOT矩阵、建安工程造价计价方式选择、基于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造价控制,实现对建安工程造价的控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造价控制方法的应用可以使综合造价更低,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固体废弃物之一,其综合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并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对粉煤灰大掺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为粉煤灰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雪清 《中国招标》2023,(12):117-119
装配式建筑成本要比传统建筑成本高很多,这一直是阻碍装配式建筑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将装配式建筑成本与传统现浇式建筑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组织、经济、技术三个方面提出成本管理措施,以期为建筑行业成本管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定额作为计价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行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环节,现行定额体系尚无法完全涵盖装配式建筑定额所需的全部内容,相较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是不完全匹配的,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构建装配式建筑定额体系作为具体指导。以装配式建筑定额体系以及体系中的定额标准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成熟理念,从系统化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目前装配式建筑定额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情况。对装配式建筑定额体系的构建运用六个维度进行划分,利用六维空间结构模型解决不同划分维度间定额的重复、交叉性问题,最终运用实现矩阵将维度进行细分,确定定额项目与内容实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的问题,从建筑产业链的角度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三大主体(政府、开发商、制造商)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政府-开发商”“开发商-制造商”两两激励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各主体的最优策略。通过分析,博弈的稳定均衡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密切相关,只有当政府进行积极的经济激励,直接给予开发商财政补贴,开发商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开发装配式建筑并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成本分担时,才能实现三方利益共赢,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装配式建筑不确定因素最多的施工阶段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影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目标、施工技术、施工管理6个维度选取24个细化指标建立装配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结合,构建基于灰色区间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西北某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为较好可持续,综合评价结果与该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系统、科学地对比分析国外和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运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来自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的345篇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核心作者与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研究时区图等.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文献呈不断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图谱及词频分析发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都较多地涉及"安全管理"和"BIM技术";关于研究热点,国外学者聚焦"场外施工""复合材料结构""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而国内学者则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理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学者间交流密切,已形成较稳定的合作网络,而国内学者以独自研究为主,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网络;关于研究趋势,国外学者更关注装配式建筑安全相关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国内学者以理论研究、方法和经验总结为主.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动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为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博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12-220
在我国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面对我国多高层装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量化研究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之间碳排放量及性能的关系规律,建立物化阶段构件的碳排放计算模型,比较不同连接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碳排放计算差异。结果表明:碳排放计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工艺流程方面,单位体积不同连接方式装配剪力墙的碳排放量差距较小;装配式剪 力墙连接方式较大程度影响其碳排放量和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6.
宋联杰 《科技和产业》2023,23(23):142-147
为了提高绿色建造水平,采用德尔菲法咨询20位行业专家,设计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梳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对案例项目进行评价分析。案例项目的绿色建造总得分为89.59分,绿色建造的评语等级为良好。识别出案例项目绿色建造中值得优化的地方为施工管理、节水与水源利用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并对绿色建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曾倩  沈良峰  汪莎  荣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7):118-123
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是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熵权法、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评价体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生态品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6—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的发展状态呈现“Z”形上升趋势;从子系统来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波动最大,至2020年达到最高;从障碍度来看,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数量、建筑业R&D经费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和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