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2P网贷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但其中蕴含了非法集资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所有的P2P网贷都构成了非法集资活动。但考虑到合理的社会需求,监管者可以在不触及犯罪底线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监管,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展。监管者应当颁布安全港规则,划定合法的边界,引导中国P2P网贷业界采取合理和适当的商业模式,保护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一些非法校园网贷机构通过暴力催收、裸条贷款、高利贷等方式导致校园贷问题频发,银监部门已暂停校园网贷平台业务。同时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等合规的金融产品。本研究以云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问卷、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研究校园网贷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寻求有效控制校园贷风险和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策略。以规范校园贷为契机,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大学生金融风险与诚信教育,共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同时也必将促进合规的校园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成为P2P类校园网贷公司看重的主要目标。然而大多数校园网贷公司存在着准入门槛低、监管差,甚至违法违规经营。针对这些状况,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对违法行为加以严惩;校园贷类P2P平台要合法合规经营;关键在于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避免爱慕虚荣和攀比心理。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学生慎重对待校园贷,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P2P网贷为小额贷款而设,其创立目的与普惠金融的理念高度一致,本应该成为普惠金融的推动剂,然而我国P2P网络贷款高度繁荣的同时出现异化现象,P2P网贷平台成为了另类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的要求相去甚远。P2P的非理性繁荣和异化表征着我国金融环境和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导致P2P网贷平台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传统的民商法律规范面对P2P平台的异化束手无策,需要监管制度及时补位,金融法通过重新定位P2P小额信用贷款、实施平台分类监管、打击非法集资等手段对异化的平台进行矫正,使其重回践行普惠金融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关系上看,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的经营行为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性质大不相同的两个法律行为。通过深入剖析各主要类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发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流向、单笔借款金额和对应出借人的数量,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借款人从事非法集资等,都会涉及触犯非法集资底线的问题。其中,对债权转让型P2P和保本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如果其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就会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为有效解决各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改善资金托管方式、限制借款金额和出借人数量、强化债权转让管理、规范平台保证责任、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部分业务合法性等方面,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6.
P2P互联网借贷(以下简称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将会对我国普惠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国P2P网贷行业经过了近些年的发展,在成交额"井喷"和平台数量激增的同时,由于行业监管缺失、第三方托管空白、征信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非法集资、资金池和征信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的产生,使得P2P网贷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认为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建立完善的行业征信体系等措施,以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其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网贷平台的退出数量也在增加。目前P2P网贷平台的市场退出方式有失联跑路、经侦关闭、自行清算、业务转型和兼并五种类型。但存在退出时相关主体责任不明晰、监管部门责任缺失、退出机制不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日常监管缺乏带来的违规经营严重等缺陷。监管部门应从明晰平台责任范围、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成立或指定专业第三方机构处理不良债权、引入接管制度、退出时实行独立业务偿付、实行平台经营有限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P2P网贷平台的退出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遏制高利贷和非法集资、融资活动,小贷公司应运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在自身的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初步显现,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小贷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基于现阶段P2P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如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以行业自律作为监管的核心,并辅以政府的外部监管,并对P2P网贷平台行业自律与政府的外部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博弈论分析,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要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在P2P网贷平台中的作用;第二:政府要学会寻找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0.
周慧 《西安金融》2014,(12):19-24
近两年来,P2P网贷平台接连发生倒闭或跑路现象,引发投资者对P2P网贷平台的信任危机,但在平台技术层出不穷、平台模式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很难对这个新兴、跨界经营的企业进行系统管理。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分析了P2P网络借贷交易过程的履约机制,以及国内P2P网贷平台的三种运作模式和潜在风险点,并从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对于监管当局针对P2P网络借贷活动制定有效监管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妍 《吉林金融研究》2013,(6):37-39,58
为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国家批准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其成立初衷是为"三农"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本文以吉林市小贷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小贷公司信贷投放"脱农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小贷公司涉农贷款占比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创立的初衷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满足三农、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需求,但目前,部分小贷公司大量开展“倒贷”业务,帮助企业“还旧借新”续贷银行贷款,其中蕴含的风险应引起关注。而针对这一问题也折射出目前小贷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任峰 《金融论坛》2005,(10):40-45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质量,有着以前个人审贷制度无法企及的优越性。但是,该制度在运行中亦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偷懒”、“搭便车”现象、不良贷款问责难以落实、审贷质量不高、行政色彩浓厚等现象。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对贷款审查委员制度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效率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揭示了贷审会运作的“团队生产性”和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该制度程序上的效率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债务催收业的重要性随着我国银行不良债务增长和服务外包发展而日益凸显。当前我国银行委托债务公司催收不良债务的做法日益普遍,但我国的债务催收业发展不规范,致使债务人的正当权益时常受到侵犯。本文介绍了美国第三方债务催收业(个人)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美国加强该行业债务人权益保护的做法与特点,以期为促进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业规范发展及债务人权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uses a panel of state-level data to test whether changes in bank loan supply affect output. Since the U.S. states are small open economies with fixed exchange rates, state-specific shocks to money demand are automatically accommodated, leading to changes in lending if banks rely on deposits as a source of funding. Using these shocks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I find that shocks to money demand have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upply of bank loans, but loans have small, often negative and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effects on output.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央行金融政策变化特征与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背景,实证分析了银根紧缩季度企业急需资金的银行贷款满足程度及投资效率。研究发现:在银根紧缩季度,企业急需的资金贷款满足程度严重下降,政治关联企业急需资金的贷款满足程度上升,这种现象在政府干预较弱地区表现更为明显;银根紧缩时期通过政治关联获得的银行贷款,其本季度及下季度的投资效率均得到改善,这种现象在政府干预较弱地区体现得也更明显。可见,在政府干预较弱的情况下,银根紧缩时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能促进紧缺贷款资金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7.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是以中央财政拨付给农民粮食直补资金为质押发放的贷款。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一是解决了农民贷款无抵押的难题,二是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节约了农民的融资成本。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新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Since 1966,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lenders. These researchers primarily used legal bankruptcy as the response variable for economic financial distress, or included legal bankruptcy with other events in dichotomous prediction models. However, theoretical models of financial distress normally define financial distress as an economic event, the inability to pay debts when due (insolvency). This study uses a loan default/accommodation response variable as a proxy for the inability to pay debts when due. The purpose of this note is to empirically test whether or not using the inability of a firm to pay debts when due, loan default/accommodation, as a response measure produces different results than using legal bankruptcy as the response measure. The study'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egal bankruptcy and loan default/accommodation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 produce different statistical results, thus suggesting that the responses measure different constructs. A loan default/accommodation model also fits the data better than a bankrupt mode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oan default/accommodation response may be a more appropriate measure to determine which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most useful to lenders in evaluating a firm's credit risk.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曾被用作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凤凰”和“东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证券化工具处理不良资产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但依然受到法律约束。本文通过对这两只证券化产品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研究,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资产转移、SPV模式选择、信用增级等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