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尼布楚条约》(1 689)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 ,规定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格尔必齐河源向东绵延至海的外兴安岭为界。这段边界的大部分界段被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1 858)和《北京条约》(1 860 )修改得面目全非 ,仅存在了 1 69年和 1 71年 ,故称其为早期中俄东段边界。清代中俄边界另两段迄止 :新疆一段为西段 ,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俄边界和唐努乌梁海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共和国的北部边界为中段 ,现已全部沦落境外。回溯 31 1年前中俄所签定的《尼布楚条约》是清帝国与邻国的第一个划界条约 ,这也是中俄两个…  相似文献   

2.
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以《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为转折,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康熙元年至康熙二十八年(1662——1689)。这一阶段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使者往来不断,边境多次冲突,很少贸易交往,双方关系紧张。第二阶段,自康熙二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689——1722)。这一阶段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使者频繁来往,商团络绎不绝,贸易发展迅速,双方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3.
研究俄中两国相互关系史根本不是本纲要的任务,因此,本文只指出以下一点就够了.即俄国人不断向满洲挺进,引起同统治中国的满洲王朝的冲突,因此必须通过外交途径来调整这些冲突。为此,涅尔琴斯克(即尼布楚——译者)于1670年向中国派出以伊格纳季·米洛瓦诺夫为首的专门使团。这个使团没有走南西伯利亚草原这条道  相似文献   

4.
1689年9月7日(康熙28年7月24日、俄历8月27日),①由俄国全权大使费奥多罗·阿列克塞耶维奇·戈洛文(X·A·/旧译柯罗文)、伊凡、奥斯塔费维奇·费拉索夫(H·O·B/旧译乌拉索夫)与清朝全权大使索额图等代表之间缔结的《尼布楚条约》,不只是近代中国与欧美各国之间最初缔结的一个条约,而且又是中国改变其传统的中华思想态度,俄方也放弃其前代所持的夜郎自大立场,就其是在双方平等条件下缔结成的一项近代条约而言,乃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条约。从中国对外条约史上来说,尽管在学者中间存在歧见,但一般仍称其是中国“外交史上推一取…  相似文献   

5.
陈福龄(1844年—1929年),“派名庆福,乳名福龄,而即以乳名当差,名子鹤延,号全斋。”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①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奏调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统辖水师赴黑龙江上,征战沙俄。援战的水师所向披靡,战功卓著。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设水师营,作为永久驻防。陈汶环所统率的水师遂编为水师营,世代驻守黑龙江。水师营最初驻守瑗珲,后随将军衙门迁至墨尔根,再迁齐齐哈尔,变成齐齐哈尔水师营。这是黑龙江历史上第一支水军,也是到达黑龙江流域最早的一批南方汉人。陈福龄是陈汶环的九世孙,生长在黑龙江。他作为陈汶环的后裔,《家谱》中记载确凿分明。  相似文献   

6.
南满铁路股份公司(简称满铁)是日本最大的殖民侵略机构和日本政府推行侵华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它的设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满铁的设立,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这些交涉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中日北京条约)。该条约正约第一款规定:“中国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使日本继承俄国在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合法化。不过,在中日条约第二款还规定:“日本国政府承允按照中俄两国所订借地及造路原约实力遵行,嗣后遇事随时与中国政府妥商  相似文献   

7.
彼得堡条约限定这种贸易在边境两侧各五十俄里之内免税,同时确认了瑷珲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这样一来,当时俄国与满洲的贸易免税关系只能遵约在五十俄里地区内进行。而运往内地的商品则须经过指定边境关卡。在那里,依据彼得堡条约,这些商品或者课以规定的关税,或者免税。根据这个条约以及俄国法律,禁止一些商品进出口。如盐、稻米、中国烧酒、鸦片(麻醉品)和中国铜币,这些对于满洲有特殊作用的商品  相似文献   

8.
历史资料     
齐齐哈尔城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先为木城,后改建砖城,因年久剥蚀坠覆,残垣等尽已拆除。 齐齐哈尔之见于文献记载,始自清初。早在十七世纪中叶,清廷为抗击沙俄对我国东北边疆的入侵和收复被侵占的领土,在建黑龙江(今爱辉)、墨尔根(今嫩江县)二城后,决定增设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北上经墨尔根达黑龙江的驿路。在设立的19站中,有嫩江东岸的卜奎(又音伯克伊或博克依)站,即传沿至今的西站。迄康熙三十年(1691年)即《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第二年的五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向康熙帝奏陈东北形势之时,提出齐齐哈尔是最为紧要形势之地,应行驻兵,和本地达斡尔等吁请筑城等情。经过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同  相似文献   

9.
19-20世纪交接之时,北太平洋捕鱼业开始发展.通过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迫使俄国与其分享北太平洋地区领海捕鱼权,并成为北太平洋渔业霸主.日本独占北太平洋渔业,损害了俄、美、加等国渔业权利,导致争执不断,仅俄国便与日本先后四次修改渔业条约.在争夺渔业资源过程中,各有关国家以实力为后盾,或谈判,或议定条约,展示了此时期强国之间实力对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俄(苏)邮票在中国的传播 俄罗斯是从1857年发行邮票的。1860年,俄罗斯帝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后,便有俄商在中国开办信行。1870年,帝俄邮政部接收所有私商邮政机构,并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擅自设立了客邮邮局发行邮票。1889年开始,沙俄将其本国主图为沙皇俄国的双头鹰徽志邮票加盖俄文“китай”(中国)后在中国发行使用。此后“集邮”这个“泊来品”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走上了中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俄战略核力量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一种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未来战略核力量的实力对俄罗斯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的最终态度的影响,近一阶段集中反映在是否从现有<反导条约>(ABM)立场后退这一焦点问题上,其根本依据是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俄国是否能够与美国在新竞争平台上保持战略武器的动态平衡.而战略平衡能否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物质技术状况.判断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物质技术状况的依据之一,是考察俄军部署新式"白杨-M"导弹的速度、俄海军是否具备从南半球海域攻击美国本土能力、ABM条约的实际约束作用,以及俄国对其态度上的变化等等.因此具体分析上述变量,对于判断俄罗斯的有关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规定盐价的制定原则为:价由商定,官员调控。康熙四十三年(1704),偏沅巡抚赵申乔核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盐价一事,集中体现出在这一原则主导之下地方官员对盐价的干预。其作用不直接体现于盐价的确定,而是通过监控,对商人的定价形成一定的制约。这种干预行为的起因、曲折过程及实际效果,充分反映了地方官员、盐政官员、盐商以及市场等多种力量对于盐价的影响,揭示出清代盐价的制定机制是结合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并受官商利益关系影响的多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规定盐价的制定原则为:价由商定,官员调控。康熙四十三年(1704),偏沅巡抚赵申乔核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盐价一事,集中体现出在这一原则主导之下地方官员对盐价的干预。其作用不直接体现于盐价的确定,而是通过监控,对商人的定价形成一定的制约。这种干预行为的起因、曲折过程及实际效果,充分反映了地方官员、盐政官员、盐商以及市场等多种力量对于盐价的影响,揭示出清代盐价的制定机制是结合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并受官商利益关系影响的多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俄两国间的贸易主要在恰克图进行。1840年俄国对华贸易的出口额已达980万卢布,进口额达1330万卢布。[1]1850年俄国恰克图贸易的海关税收额占全国海关税的15%—20%。[2]恰克图贸易使俄国获得了巨大利益,一方面可以出售自己的货物,使俄国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换回了本国需要的畅销货。1825年经恰克图出口的呢料俄国产品仅为2,838俄尺,外国转口产品为295,827俄尺,而1850年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苏两国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终于于1924年5月31日正式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这个“协定”基本上是一个平等条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与大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因此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拥护。但已宣布中国东北三省“自治”的奉系军阀不承认“大纲协定”,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纵容其属下指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权利为人剥夺,丧权辱国。于是,北京政府派鲍贵卿等赴奉疏通,并一再向苏联全权代表加拉罕表明:“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满族的故乡,是清王朝“龙兴之地”。公元1644年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但对东北地区仍十分重视,把盛京(沈阳)作为留都,设八旗官兵驻防,以留守盛京内大臣管辖东北全境。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改设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为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辖,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廷把松花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5月8日中俄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简称“一带一盟”对接)以来,俄国内有反对、支持和有条件地参加三种态度.我国对俄的态度应心中有数,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唐甄(公元1630—1704年),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达州(今四川达县)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唐甄八岁时,其父唐阶泰为明朝吴江知县,他随父赴任,离开四川,客居吴江。顺治十四年(1657年),唐甄回四川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康熙十年(1671年),被派到山西任长子县知县10个月。他十分注意发展生产,深受民众的爱戴,后因与上司意见不合  相似文献   

19.
一、《亚洲地理、地形和重要统计资料汇编》第31卷的有关记述从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是阿穆尔河左右两岸、也是该河全部流域人烟稠密之地。据瑷珲条约,阿穆尔河左岸上述地区内,有中国臣民定居,他们属于中国国籍并由中国当局管辖。这些居民占据了阿穆尔河左岸由结雅河口至尼兹缅娜娅村的全部平川,还占去该河左岸小山丘上的一部分平坝,顺江流量直线长度为66俄里,宽(由河向陆地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角度上来说,晚清政府与列强诸国之前的法律关系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我们知道:战争的发生导致中外法律关系自形成之初就呈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平等发展特征.在这一过程当中,伴生于中外五次侵略战争的各项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在内)的签订及晚清政府对以上条约条款内容的履行最终构成了晚清与列强间国际法律关系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所在.本文以国际法视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半殖民地化发展形势下条约制度的履行及其实现,从晚清政府统治阶级的买办化分析以及条约制度构成晚清对外关系行为准则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条约制度与半殖民地化国际法视域中的晚清与列强关系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从国际法研究角度下揭示了存在与我国近代发展史上晚清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以上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