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但服务产业互补性强。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困难。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对广西发展与东盟服务贸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翊 《特区经济》2011,(3):97-99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广西经贸发展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本文通过广西与东盟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广西与东盟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统计数据着手,从贸易活跃度和净出口竞争力方面分析了广西对东盟贸易情况以及CAFTA对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广西自身独特优势提高对东盟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实施以来,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削减关税时间表上,自2003年10月开始,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率先降至零,2004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2005年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200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关税也降至零。随着关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几年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雷克强  孙宝  郭凌云 《广西经济》2010,(2):23-25,28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广西作为中国对接东盟的最前沿,近年来紧紧抓住机遇,努力扩大与东盟经贸往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海关统计,自2001年以来,东盟已连续9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已成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货源地。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6.3亿美元跃升至2008年的39.9亿美元,年均增长36%,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对广西外贸进出口规模、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等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东盟对广西贸易的影响为主题,在国内人口红利的消退、商业环境的恶化等环境情况下,使用Eviews分析了广西国民经济总值与广西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并分析东盟对广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尝试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辛慧祎 《特区经济》2011,(7):210-212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视角,利用贸易指数和百分比分析、显示比较优势,结合目前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现状及变化,研究在CAFTA框架下广西外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分析在CAFTA框架下广西外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佘伯明 《广西经济》2010,(11):40-45
解读: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增势良好。广西积极拓宽与东盟国家多角度、深层次合作,培植和拓展东盟需求的新增长点,为双边贸易关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力度,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铁路确保物畅其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克俭 《广西经济》2004,(11):14-14,17
广西是中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中,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并不尽人意,海上运输虽然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和铁山港四个港口,但四个港口的设施都不是很好。通铁路的仅有友谊关一个口岸,通公路的其它口岸除广南宁到友谊关和防城港到东兴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将来会有较大改观之外,其余口岸的公路多是路窄弯多,大宗贸易运输极为不便。中国与东盟的大宗贸易,除了海运之外,就是铁路运输了,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铁路运输目前只有两条,一条是由湖  相似文献   

10.
李济潮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3-165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越来越健康地发展,使广西与东盟双向投资越来越频繁,但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以自由贸易区为平台,抓住合作环境改善、经贸投资地域和领域扩大等机遇,克服产品竞争力弱等不利因素,运用经贸对象和领域的合理选择、投资策略的调整等办法,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沿海、沿边、沿江及多种经济圈交汇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合作(CEPA)、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广西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广西与东盟贸易情况:连续13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自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共同  相似文献   

12.
演莉 《特区经济》2014,(6):177-179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贸易是广西创汇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东盟与广西旅游贸易市场发展迅速,如何更进一步开发东盟客源市场,本文针对广西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东盟自2020年已经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更是连续22年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化及RCEP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技术转移合作面临新的情况及发展机遇。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建立“1+1+3+N”的模式,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创新合作,其面向东盟国家开展的技术转移探索和实践对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高质量技术转移合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贸易比较与广西产业发展战略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给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机遇,广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以及中越“两廊一圈”的启动,为广西与越南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越南已连续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边境贸易成为广西对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边境贸易结算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初探,提出了推进中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崔丹 《辽宁经济》2009,(8):24-2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迅猛增长,东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贸易结构逐步出现趋同化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双方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贸易结构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东盟贸易的福利效应,由于东盟无论在自身发展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奉行“利益制衡”原则,因此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中出现的结构趋同化无疑对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继军 《广西经济》2009,(12):15-16,34
在全球经济仍不景气的情况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不断推进,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广西应当抓住机遇,扩大与东盟各国在投资、贸易、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宽各方的发展空间。笔者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概况、东盟各国的产业现状和资源特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战略物资”,是经济的血液和社会生活的中心。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西经济的高速发展,广西能源消耗呈递增的态势,同时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程度也逐步加深。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广西应该抓住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建成这一机遇,促进与东盟之间的能源贸易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促进广西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盟视窗     
《广西经济》2012,(1):5
东盟连续1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南宁海关消息,2011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95.6亿美元,增长46.6%。从1999年至2011年,东盟已连续1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4成。其中广西对东盟出口68.3亿美元,增长49%;自东盟进口27.3亿美元,增长41%。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和贸易特化系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及其物质基础、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其变化,证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贸易互补性,进而从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越来越密切的贸易互补关系,构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