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4月15日,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一拖洛阳总部举行签字仪式,由双方合资的中非重工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相似文献   

2.
7月21日,奇瑞重工"走进非洲"行动启动仪式暨中非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来自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29个非洲国家的外交官员、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出席了论坛。奇瑞重工王红梅告诉记者,奇瑞重工开展"走进非洲"战略,这是企业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助推非洲地区农业农机发展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3.
6月24日,在中国一拖中非重工,一拖南非经销商VB公司财务总监、副经理尤里斯·雅各布斯兴奋地用"巨大提升"来形容一拖产品的品质提升成果。尤里斯·雅各布斯说,VB公司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经销一拖果园机,引导南非果园机市场的发展。在合作中,令他欣慰的是,中国一拖经过持续改进,一  相似文献   

4.
尼日利亚,非洲第一人口大国,西非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组建成立的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与拉各斯州政府和莱基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和建设的经济特区—莱基自贸区就坐落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州东南部风景秀丽的莱基半岛上。未来,这里将成为西非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非洲投资合作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非产业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服务业合作等领域,中非投资合作前景广阔。推进我国对非洲投资,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瓶颈;有利于加快非洲发展,帮助  相似文献   

6.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优势独一无二,这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也纷纷把投资方向瞄准了非洲。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深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蹯入非洲的国土。文章就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产业的投资方式、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服务,为我国矿企业海外资源的投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商》2015,(42):203-205
中国在过去通过援助与投资两种主要方式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比而言,援助本身只能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辅助手段,而投资才是促进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非农业合作"互利双赢"的根本出路。因此,在未来的中非农业合作中,应将对非农业投资作为重点。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工作,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走进非洲农业,企业则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投资非洲农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贸易》2007,(6):95-95
为落实国家“走出去”和“走入非洲”两大战略决策,《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在中非有关部门、中非有关行业组织与重点企业的支持下,将组织开展赴非洲市场考察、投资贸易研讨、产品与项目展示、供需对接洽谈等“走入非洲万里行”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销售与管理》2006,(12):56-57
当前.热衷于谈论非洲的国人越来越多,一部分企业更是将投资非洲列为议事日程,或者已经制定投资非洲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筹备实施。这自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中非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加强中非经贸友好往来。毫无疑问,非洲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首选。有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八年将是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高潮时期。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非洲有53个国家,7亿人口,每年贸易额2500亿美元。非洲因为工业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因此,非洲市场需求旺盛,商品奇缺,时中国企业来说,未来的非洲将是一个多层次且潜力巨大的海外淘金市场。  相似文献   

10.
《对外经贸财会》2006,(12):40-40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非洲正在日益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热门”,众多中国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够投资非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非洲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正处在加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非洲39个国家直接投资对中非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中非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东道国GDP的规模对中非进出口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国家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不形成阻碍,但双边投资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6):119-120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非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在非洲经济增长加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非洲经济的巨大潜能吸引着大量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兴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到现在,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要推进我国企业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在中非贸易额逐年攀升的基础上,我国对非洲各国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上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新世纪中非经贸合作的良好前景,必须以企业为先锋,以政府为后盾,在投资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把中非经贸合作推向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非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在"走出去"背景下,浙江水产业投资非洲,充分利用两地资源优势,既能加快浙江水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两地农业经济发展,又能深化浙非经贸合作与交流。本文阐述了浙江水产业投资非洲的必要性,利用SWOT理论剖析浙江水产业投资非洲,对浙江水产业投资非洲提出了策略建议,希望为加快浙江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水产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上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以非洲33个国家为样本,运用2002~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非洲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有利于创造中非合作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对非洲市场的开拓直接带动了我国企业对非投资的发展。从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不断扩展,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地域不断扩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企业对非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突出。本文主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应对非洲投资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还没有到非洲投资,不过我还是非常看好非洲市场的前景。”日前,鸿达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与记者在北京聊起来。而让鸿达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仍然未敢迈出脚步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内外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萍 《商场现代化》2007,(30):183-184
回首过去,中国企业早已有先锋者走进非洲这片热土,展望未来,中国企业继续扩大对非洲进行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条件日趋成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谁抢占了世界市场,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加强对非洲直接投资,势在必行。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结合经济理论与中非经济发展现实,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2007,(4):F0003-F0003
为落实国家“走出去”和“走入非洲”两大战略决策,《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中国国际商会(CCOIC),非洲各国政府部门,中非有关行业组织与重点企业的支持下,将组织开展赴非洲市场考察、投资贸易研讨、产品与项目展示、供需对接洽谈等“走入非洲万里行”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0.
裘致远 《中国市场》2010,(49):214-214
本文基于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从合作模式的转变和互补性意义的角度阐释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并结合国际贸易形势、非洲的投资环境和中国企业自身的缺陷等,分析了目前制约中非经贸合作的"瓶颈",在简要阐述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应对中非经贸问题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