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灾难面前,从社会、企业到个人各有各的感悟。笔者的一个感悟是,此次抗震救灾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次深刻思考。公众空前关注企业的慈善行动,或许是一个契机,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量意识由此觉醒。  相似文献   

2.
在前几期,本刊介绍了作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新型管理模式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性意义。本期作者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新阶段"的观点,作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影响着思想和表达的所有领域"的重要时代精神,正在融入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煤矿矿难、毒奶粉等社会责任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乳制品产业的三聚氢胺事件导致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富士康公司员工连续自杀事件、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康菲公司漏油事件的发生在对社会、对环境及企业本身产生重大危害的同时,更多地让政府、企业、学界开始进一步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定义:掌握ISO26000标准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企业社会责任(CSR)推广到任何形式组织的社会责任(SR),被认为是ISO26000最重要的意义之一。要准确客观地理解ISO26000标准,首先必须深刻理解ISO26000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术语——社会责任。在公众的理解看来,组织社会责任往往是指组织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经济贾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但作者分析指出,ISO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直觉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实质上看,ISO26000标准是对社会责任定义的详尽扩展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内重大灾害频发,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出资出物实施社会救助,引起了社会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热议。本文从阐述办企业的目的出发,引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然后在分析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作者观点:办厂办企业首先不忘企业的社会根源,企业想发展就要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五个阶段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阶段?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能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参照吗?作者通过对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分析,透视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提出了"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呼唤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什么是伟大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检验污点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发现:(1)公众对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的诚意动机感知度决定其对企业形象的评价。当公众认为企业的诚意动机高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够提升公司形象;反之,则会损害公司形象。(2)公众对企业的诚意动机感知度受企业与其社会责任活动支持的目标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显著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信息来源的影响:当利益关联显著性高且信息来源于企业时,公众对企业的诚意动机感知度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无法提升公司形象。  相似文献   

8.
一些企业出现了违反营销道德标准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对营销道德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本文针对营销环境中出现的公众日益重视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一变化,阐述了企业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公众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的用户至上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提出营销道德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关键是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评价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归因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5日-6日,本刊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三本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新书即将发布。《责任竞争力——解码企业可持续发展》一书收录了作者、本刊副社长殷格非过去十年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以责任竞争力理念为指导,探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年前,在企业社会责任未被普遍认同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认识尚存重大误区的情况下,作者提出并倡导“责任竞争力”理念。十年间,这一理念不断深化,价值不断放大。从企业责任竞争力到产业责任竞争力,再到区域/国家责任竞争力,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精髓在于,将困扰企业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两大看似冲突的问题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