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引言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和"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描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康"二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儒家两位大师孔子、孟子对理想中的社会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大同""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先秦其他诸子也对理想社会有一些构思,但都属于"乌托邦"思想。而后来一系列的农民起义,虽奋力将理想付诸实践,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把"大同"作为中国的理想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带领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如今,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报告的重要主题,它既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更是一种理论。“小康”是一个在中国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经济情况较为宽裕”。“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用它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并与他的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十三大、十四大都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构想,并在党的文件中正式表达出来。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书面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党对小康这一理想社会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一词已改变为今天的“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5.
民生财政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相似文献   

6.
李金迪 《活力》2010,(8):335-33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从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民众情节。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上升为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百姓即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老百姓开始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当“民生”与传播媒体的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祝寿恒 《河北企业》2007,(10):74-76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的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  相似文献   

8.
李春燕 《活力》2014,(22):53-53
《源氏物语》作者是紫式部,成书于1000多年前,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小说,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源氏物语》以一种贵族生活的华丽、唯美的“物哀”向世人展示了日本平安时代的风情以及流传千年的旷世爱恋。本文以第20回“槿姬”为例,通过对槿姬等相关人物的分析,反映出日本文学“物哀”、“幽情”等审美意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下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广角     
金人庆每月缴个人所得税 190 5元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 ,对2 0 0 2年完成了 1 70 0 0多亿元税收作了精辟的总结 ,对 2 0 0 3年税收前景提出了大胆预测。并说我是税务局局长 ,我也要缴税 ,我每月缴个人所得税 1 90 5元。纳税是大家共同的义务。我就是要跟偷税漏税包括“跑、冒、滴、漏”作斗争 ,按照税法把该收的税尽可能多地拿回来。我肯定不让它漏 ,我肯定要拿回来。“小康”是个很古老的概 念小康 ,这个提法对国人并不陌生。汉语里的“小康”一词最早见诸《诗经》,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提出来是在西汉的《礼记·礼…  相似文献   

11.
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以来的13年中,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均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成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变革。13年中我国实现了十大跨越: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至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小康”;国内市场短缺时代基本结束;由计划经济初步转向了市场经济;外贸总量从世界第16位升至世界第6位;国家财政实力由“弱”到“强”;二产、三产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实施了西部大…  相似文献   

12.
走进2000年     
2000年曾是我们热切祈盼的一个年头。因为我们将在这一年实现三步发展目标的第二步,国家强盛,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今天,我们终于走进了2000年。我们激动,我们成了跨世纪的一员! 2000年是新千年的开端,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随着新千年的展开带给人们无尽的遥想。2000年又恰逢龙年,新千年与龙年交会,3000年才有一回,这是西方历法创立以来的第一次。这应当是不平凡的日子。 生活就是这样展开着迷人的画图。我们庆幸,我们生活在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之上,我们还将迎来新世纪新千年更新更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干法》告诉我们,“神”是可以被感动的,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用足了,用到了极限,“神”往往就会出来帮忙很荣幸有机会成为《干法》一书最早的中国读者之一。这本书作为“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新著、《活法》一书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4.
伍燕玲 《活力》2011,(8):168-168
一、关于电视相亲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娱乐节目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相亲类节目便应运而生了,他们直面“结婚”、“未来”这些在中国作为严肃、传统的话题.把其搬上舞台荧屏,公然展示希望结婚、谈恋爱男男女女们的现实一面,而他们的成功也为中国娱乐市场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5.
马子阳 《活力》2006,(9):49-5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这充分表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论断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明确论述。在我同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时代,谈论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太合乎时宜的。到了21世纪,我国人民基本上实现了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时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提出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头目标,这是邓小平同志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关于“小康”建设计划论述的发展和继续。两代领导人都沿用了中国古代的“小康”概念,具有深刻的含义,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探索的现代化道路,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中国特色,易于凝聚亿万国人的意志,化为自觉的共同行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衣食住行,主要在于住和行;而住和行,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习俗,重点又是住的问题。由此,住房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8.
制约会计管理作用发挥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学者们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1981年2月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纪要》中最早使用了“会计管理”名称。1982年8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提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一论断,并指出“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1983年2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80%生活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农业为基础,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的这一重要特征。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养老问题,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其安全和效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资金管理好了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管理不好则会成为社会震荡的“导火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审计已不仅仅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求。吴忠市自1986年开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基金征收管理使用逐步规范,有效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