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相似文献   

2.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也在加快,因而对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为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可以避免生态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有利于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得出"一般适宜"的评判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大规模地开发,只能实施小规模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3.
张博  王洁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145-148
模糊综合评判是将综合评判过程中的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语言)价值变量对其进行权重分配,经过模糊数计算(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值.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结合三角模糊数,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旅游管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正上升为国家愿景与行动。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文章以南海旅游开发为切入点,阐述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南海旅游资源赋存及开发潜质,提出国内南部沿海省区应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打造海丝旅游联盟、资源整合构建海丝旅游经济带、突出特色塑造海丝旅游品牌的基本思路,并对海丝旅游经济带的构建内涵及旅游品牌创新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随着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也面临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如何保护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天山北坡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主要路段,保留了丰富的遗址遗迹旅游资源,是新疆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区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天山北坡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野下对这些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等建议,希望能为该区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奠定科学基础,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注入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从生活便利度、医疗设施可达性、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适宜步行环境和小区属性5个方面探索性的构建了老龄化视角下评价居住适宜性的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通过GIS软件对各类POI数据、水系、绿地、房价、建筑高度、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分布等基础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点距离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最近设施点分析、OD成本矩阵分析和视域分析,评价了277个住宅小区居住适宜性。研究发现:适宜性等级呈现出一定的圈层分布规律;适宜性等级为"较差"和"差"的小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性;医疗设施可达性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差异很小,生活便利度、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和适宜步行环境等空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何艳 《开发研究》2012,(4):122-125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了适合西部旅游资源特点的10项旅游资源类型作为评价因子,并划分出优、中、差三个等级,分别对2000年和2010年西部12省区旅游资源丰度进行评价和排序,通过对比发现西部大开发10年来各省区呈现出的旅游资源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丝绸之路旅游为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判断旅游市场价值并预测其目的地选择行为,主要用了三个数据挖掘程序:RFM分析(出游的最近时间,出游的频率,出游的花费)用于判别有价值的丝绸之路旅行者;决策树用于分析有价值旅游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决策行为模式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购物篮分析用于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以便进行交叉销售。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旅游市场主要分为五类,并且67%是高价值旅游者;丝绸之路旅游客源国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英国;随着人们的消费意识的转变、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的地位趋于平等,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对市场细分的重要性越来越弱,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较陆路丝绸之路旅游者更具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品级较高的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可以促进遗产保护,遗产保护反过来可以促进旅游开发,从而形成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价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运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正确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欣 《走向世界》2015,(2):32-3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青岛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领军城市,海洋体育、科技、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突出。为响应国家战略,由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主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喜悦成长体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将组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此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主要以郭川、宋坤为主组建"中国·青岛"号帆船队,开辟青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搭建旅游、文化、体育交流的舞台,促进青岛与沿线国家、城市间的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赣南地区进行调研,构建了赣南地区旅游扶贫适宜度的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旅游扶贫项目是适合开展的,同时以调研数据为支持,认为赣南旅游扶贫需以带动赣南脱贫为目标、以赣南社会经济为支撑,以旅游资源为开发对象,充分发展旅游业。同时赣南环境具有脆弱性,旅游扶贫适当兼顾环境因素,最后大力开发赣南旅游市场,以本土市场为优势,并充分挖掘省外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丝路新起点     
《宁波通讯》2014,(20):34-35
<正>纵观古今,北仑的文化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其悠久开放的重要特质。港城北仑,曾因历史上通过海路向海外源源不断输出丝绸、瓷器而著名,自唐代以来,就陆续开辟了新碶、穿山等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宁波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出海口和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上,宁波与日本、韩国的经贸文化往来更多,与东北亚可有更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原真性便成为保护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强调旅游主体体验真实性和旅游客体原真性互为建构,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契合。基于建构主义原真性理论,通过对卦台山伏羲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探讨卦台山伏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城镇建设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文章将地理信息系统和Logistic数学模型相结合,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地区的城镇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选取评价因子作为评价乐山市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数据库,获取研究区域的不同评价因子数据专题图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图,对乐山市城镇建设发展适宜性分区分析和扩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联动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西北五省区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及产业发展现状,相对滞后的原因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打造大西北旅游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西北特色的旅游产品及五省区旅游产业联动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石河子市土地利用现状,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高度宜耕、中度宜耕、低度宜耕和不宜耕适宜性等级分别占石河子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6.51%、2.78%、29.59%、41.12%;石河子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大小依次为裸地、内陆滩涂、盐碱地、其他草地和沼泽地,从各地类质量角度来看,其他草地综合分值最高,其次为盐碱地、沼泽地、内陆滩涂、裸地;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为一五二团,宜耕面积最少的为向阳街道办;高度宜耕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石总场和石河子乡,可作为近期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2015,(3):46-47
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深度开发边境旅游和跨境自驾游,加快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争取广西对东盟国家适用旅游团落地签或免签入境以及旅游购物退税等政策。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把广西重点推进的"泛北部湾旅游圈建设"纳入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广西邮轮码头、游艇基地的规划建设,开通北海—越南—马来西亚的邮轮航线,推动邮轮旅游  相似文献   

19.
林宇  周慧  胡倩 《开发研究》2021,(4):130-136
"水族舞"作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对民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分析了"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让"水族舞"进景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以及加大"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等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作用,全面普查,摸清家底;转变观念,文旅互动;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创新开发,培育精品;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使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达到双赢,从而实现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