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经皖南出发,开赴苏南敌后创建茅山及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建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主力四万余人南下,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  相似文献   

2.
正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第二支队以及后来的第六师创建的以茅山地区为中心的根据地,西起宁(南京)芜(芜湖),东抵淞沪(上海),北抵长江,南至太湖,包括今江苏南部和上海郊区以及安徽、浙江一部,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相似文献   

3.
位于无锡锡北镇的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是新四军挺进苏南东路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指挥部。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正浙江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开馆陈列馆于4月10日开馆,是为了纪念"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开化集结组编80周年"而建。1938年2月至4月间,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在开化集结组编成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基本完成了以支队为单位的组编和团营的构建,为奔赴抗日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云龙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江都市吴桥镇是新四军从江南北上抗日的桥头堡,也是新四军在苏中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陈毅、粟裕、惠浴宇、管文蔚、姬鹏飞、陈丕显、叶飞、钟期光、江渭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苏中党政军领导同志曾长期以这里为中心,领导广大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如今的老区吴桥依然保留着大量遗存的红色印记,见证了老区厚重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曾对新四军作过高度评价:“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新四军“已经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这支在中国抗日战争和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队伍,相信读者也是如雷贯耳,可知道新四军北上抗日第一站是哪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7,(2):49-50
江苏镇江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纪念碑前放鞭炮形成的回声,不是鞭炮声,却是军号声;更神奇的是在纪念碑中轴线上1公里以外的地方放鞭炮,仍可清晰地听到军号声;并且不管是何物,只要发出的声音达到一定分贝且声音短促,产生的回音都是军号声。在这个昔日的抗日战场,曾经牺牲过一个新四军小号手,难道是小号手显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茅山老区人民翻身求解放1938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由陈毅、粟裕等率部由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江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7日,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前马水西村成立,  相似文献   

9.
朱代桂 《中国老区建设》2007,(5):F0003-F0003
1942年3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从苏北盐阜区来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市 (原德都县 )是中共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较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早在 1 93 6年秋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在军长赵尚志的率领下第一次向小兴安岭以西远征 (一般称抗联第一次西征 )时 ,就曾到过五大连池的木沟河、二龙山、讷谟尔和龙门 (现龙镇东北 )一带抗击日军。 1 93 7年 3月 ,曾取得全部击毙日军町田小队 2 1人的重大胜利。 1 93 8年 8月 ,东北抗日联军三、六、九、十一军由三江地区 (今佳木斯一带 )第二次向小兴安岭以西远征。 1 93 9年 5月 ,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在朝阳山后方根据地编成以后 ,德都便成了东北指挥…  相似文献   

11.
1942年12月10日,日本侵略军与新四军在江苏省泗洪县曹庙乡朱家岗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歼灭日本侵略军平林师团280人,新四军4师9旅第26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这些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3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2.
正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成立,盐城一度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1940年秋,陈毅、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迅速东进。同期,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与新四军共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黄桥战役胜利不久,新四军第二纵队一  相似文献   

13.
吕志贤 《黑河学刊》2004,(6):125-126
八道林子、南北河后方基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境内,当时是人迹罕见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这两处后方基地是抗联西征部队和第三路军后期的指挥中心,是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第一次西征和1938年第二次西征建立起来的后方基地和北满抗日斗争后期的指挥中心。这两处后方基地,在东北抗日联军北满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占山"江桥抗战",不但痛击了日本侵略者,使其付出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最惨重的代价,而且影响较为广泛,得到了全国和海外不同形式的声援。尤其是马占山第二次抗日,近弹尽粮绝之时王鸿图的慷慨壮烈;马占山失利撤往国外,其追随者邓文山自己又组织队伍继续抗日而牺牲,这让我们想到马占山抗日的意义,更深层次的在于他吹响了中国抗日的第一声集结号。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抗日战争暴发后,日寇长驱直入,大片河山沦入敌手。在这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为了唤起民众,抗日救国,1938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在率部出征豫东皖北的前夕,酝酿创办一张属于淮北抗日军民的报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41年夏秋,中共华中局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立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先后派遣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领导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等900余人,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与党领导的浙东各地抗日武装汇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逐步建立军事、政权机构,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在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融合了余姚及浙东地区的革命文化基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根据地需要、充满战斗活力的新型文化机制。其主要机构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遂平县红石崖村有眼井,叫九龙泉。泉水清凉甘甜,四季不断。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胜利会师,创立了以嵖岈山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据地。在红石崖村,军民共饮九龙泉水。后来,人们为纪念新四军、八路军的功绩,表达军民亲如一家的情谊,就在九龙泉边竖起一块石碑,上书“会师泉”。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部:山西省阳城县坪泉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1938年秋,聂真率晋豫特委机关、晋豫边游击支队进驻坪泉村。杨尚昆同志曾到此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召开了"下交会议"。1942年春,聂真、王新亭率"太岳南进支队"、晋豫区党委、晋豫第一地委、阳城县委、阳城抗日民主政府第二次进驻坪泉村,重新开辟晋豫区中条抗日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9.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是新四军八十二烈士以身殉国的地方。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特别讲到“刘老庄连”这个抗日群体,《人民日报》将“刘老庄连”列入《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由于历史、经济以及地理区位等众多因素,刘老庄乡至今还相当贫困。省老  相似文献   

20.
正阳春三月,我们来到豫东革命老区永城市裴桥镇书案店,探寻红军和新四军著名将领、抗日烈士彭雪枫将军在此生活、战斗的足迹。当地群众对彭雪枫当年带领部队驻扎在此,与群众同甘共苦、鱼水情深的几件事记忆犹新。带领部队"躲年"1938年10月,时任新四军豫东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彭雪枫,率部在豫皖苏边区苦战4个月,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部队也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