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达到国际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新巴塞尔协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资本充足率是《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全球银行共同遵守的风险管理标准。然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影响了这些银行在国际上的评级和融资能力,因此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探索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保障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资本充足率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充足率(CAR,Capital Adequacy Ratio)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何谓次级定期债务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净额与其加权折算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抵御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主要包括股本金(普通股和非累积性永久优先股)和公开储备(税后利润提留);另一部分是附属资本,又称为补充资本,由具有资本特性的一系列储备、债务工具组成,包括为非特定资产损失提取的一般准备、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混合资本工具(累积永久性优先股、优先次级定期债务)、次级定期债务等.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在雷曼兄弟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协议Ⅲ》在瑞士巴塞尔出台。新巴塞尔协议重新界定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景及协议中有关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内容入手,阐述巴Ⅲ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以及分析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金融高杠杆的使用在过去几十年中达到了极致,最终导致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纷纷谴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化, “去杠杆化“浪潮迅速在全球展开.   &lt;巴塞尔协议&gt;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硬性外在约束,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实际上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最高杠杆率,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条文的监管终究有限,金融创新必然会打破监管限制,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金融杠杆也在不断调整.美国银行业数据显示,美国银行业金融杠杆率约在11倍至14倍之间,近十年的趋势是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7.
新协议以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其中又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新协议对最低资本要求的计算包含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度量.  相似文献   

8.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本文主要对内部评级法的思想、风险要素以及信用风险衡量步骤进行全面剖析,并且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应该分三阶段逐步推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本文主要对内部评级法的思想、风险要素以及信用风险衡量步骤进行全面剖析.并且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应该分三阶段逐步推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银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走向规范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所体现的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即信息披露),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呼吁各国商业银行应重点披露以下几方面信息: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盈利状况及风险管理状况、治理结构状况等.本文着重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及风险管理状况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并初步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逐渐增加银行的资本以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已成为国际共识。为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特定监管要求,即发行次级债等资本性质债务工具时,核心资本充足率将大幅提高。一、国内关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规定2004年2月发布并于2007年7月重新修订的《商业银行资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10,(10):18-18
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要求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从现行的2%提高到4.5%。同时,“资本防护缓冲资金”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设计的要求,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主要差距,并结合实际对国内商业银行构建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方法步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新资本协议的创新内容与《巴塞尔协议II》相比,新资本协议的创新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4%调高到6%,将核心一级资本的下限从2%调高至4.5%,但仍保持总资本充足率8%的要求;②增加设置了  相似文献   

15.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披露.新协议的出台,在国际上被视为银行业的"圣经",它对国际银行业的稳健运营已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虽然还没有加入巴塞尔协议,但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用新协议的精神对照我国银行业,除了OECD成员国标准的淡化会降低我国银行资产的风险权重之外,其他原则的变动都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国外银行业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其作用就是通过合理确定资产与负债的各种比例指标,来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建立严密的制约机制,从而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主要内容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贯彻到业务经营中应当遵守以下比例指标:(一)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基本保证,也是支持资产规模扩张的前提条件。国际通行的资产风险管理,都以巴塞尔协议为基本准则。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资本的组成、风险加权的计算标准,标准化比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110家商业银行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1)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具有顺周期效应.(2)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调整具有非对称性,一方面在经济上升时期资本充足率的增加显著小于经济下降时期资本充足率的降低幅度;另一方面,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动的顺周期效应更为剧烈,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中小银行.(3)资本充足率顺周期调整的动因主要源自监管资本的亲周期性,而风险加权资产的亲周期特征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顺周期特征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颖  宁学敏 《价值工程》2009,28(8):147-15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倡量化商业银行风险,并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管理的重要性,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制度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内部评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归纳了PD与LGD的度量方法以及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管理方法,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被评级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资本协议以来,风险管理实践、监管方式以及金融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广泛收集总结各国先进与成熟经验基础上,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最终形成。新协议的一大创新就是允许具有先进风险管理能力的银行采用自已的内部体系(即内部评级),来代替标准化的外部信用评级体系(即外部评级),对不同资产类别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一、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意义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净资本额及其加权折算后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监测指标。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因此,资本充足率是我国抵御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