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雅萍 《国际广告》2009,(11):11-12
平面媒体是被公认为在媒体相关产业中,最期待开放大陆商品与服务来台刊登广告的媒体。俞国定说,如果在未来“政府”要全面开放大陆商品来台贩售,势必不能禁止大陆广告客户在台刊登广告,但是要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立法未对悬赏广告性质做出明确规定,理论界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也无统一依据,本文通过对悬赏广告“契约说”及“单方行为说”进行分析,认为将悬赏广告界定为“契约说”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张金海 《广告导报》2004,(1):112-112
国家广电总局“17号令”的发布,许多人担忧会对我国地方电视传媒的广告市场造成大的震荡.广告量锐减,广告经营额大幅度下降,许多广告被迫从电视广告市场退出转投其他媒介,从而造成媒介广告市场新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4.
“炫富广告”的话题很有意思,其中涉及有关广告、社会现实及价值认知的诸多问题。可以说,它在不少方面给急速发展的广告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思考点:第一,为什么广告监管总是不能进入常态管理的阶段?应该说,本来房地产广告中确实经常出现“至尊享受”、“皇家气派”等等话语,大家也似乎习以为常,没有天塌下来的感觉。北京街头这样的广告实在太让人耳熟能详了。不想有一天领导突然发话,于是这些广告语言就大逆不道,必须禁止了。这样的情景其实我们也并不陌生,中国  相似文献   

5.
王学会 《中国工商》2005,(1):130-132
两则与日本产品相关的所谓的“挑衅性广告”——日本丰田公司的“霸道”广告和日本立邦漆“滑落中国龙”广告,一时间在坊间引起不少争议,并且在其之后还有被称之为痛击式的“反击版”广告,即以中国传统故事为潜题的“后羿射日”广告。有的说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的说这是“没事找乐儿”。而究竟谁是谁非,广告交锋是否存在其它意味?目前看来无论作为多元资讯载体,或者作为商业信息传播方式,广告本身似乎已经超越了它所能够承载的东西,并且已无法回答这一因其引发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借传统户外广告之力和实时电子商务之便,信用卡品牌构想出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三维广告活动。以商业网点为前沿阵地,各媒体渠道间互为依托,将“聪明购物”的品牌理念和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月度评论     
《广告大观》2005,(8):17-18
电视广告也应注意“少儿不宜”,公厕动画广告是否有理,干嘛总拿虚假“课堂教学”说事,安全套广告上公交,如何?亿万富翁广告征婚拿谁开涮?“问题广告”谁之过?“芙蓉现象”更需价值关照。  相似文献   

8.
在白酒行业中有这样的一条不成文的认识:“卖酒不能没有广告”。的确如此,纵观整个白酒行业,没有哪个酒是离开广告而成“名”的。在近年数不胜数的白酒广告中,“贵州青酒”电视广告独特的情感定位以及巧借名人效应,可以说是极具震撼力的广告经典。这正是白酒品牌应该追求的广告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广告群言谈     
甲:恐怕没有一个中国人会看不懂这个广告。草绿色的基调,火红的球拍形成一组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无限轻灵的球似静非静,更给广告增加了几分视觉动感。乙:乒乓球是中国人永远引以为豪的,可以说它集中了国人最丰厚的感情。这则广告简单而又亲切,IBM身为业界巨人此番创意似信手拈来,又无附会之感。丙:其实广告画面的制作很随意,显然不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妙就妙在他的广告文案“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快速反应的银行搭档”,不仅写得贴切,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有再造化之功。“真的”表示急切和中国式的热情,“快速反应”是一种中国式的智慧,广告完全借中国人的口气一语道出,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0.
真实与艺术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6,(1S):119-119
我们常常说,真实性是广告创意的基本要求。“诚实的广告是最好的策略。”而现实中的一些广告夸大其辞,失实误导,比如许多房地产广告,说只有十分钟的路程,那可能要开法拉利跑车,而且还要实行交通管制。如药品保健品广告“永幕青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老弱妇孺,皆可服用。”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语言研究三题徐国庆,朱慧娟一、“两片儿”与广告语言的真实性曾几何时,中美史克肠虫清的“两片儿”,随着广播电视广为传播,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甚至成了曲艺素材,进入了相声创作。就“两片儿”的广告创作来说,应该说是成功的。商品目标市场选择准确,广告...  相似文献   

12.
啥叫旺季?有人说:旺季就是啥都不用做,就等着收钱。其实,旺季是业务人员“抢”出来的。旺季是商家必争之时,所以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你有促销我也有,你在地方台投广告我上中央台,你注重渠道的拉动我也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终端争夺战中,业务人员如何才能“抢”到自己可以收获的市场呢?  相似文献   

13.
正如郭主任会上所言。“教会大家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说让大家只能多投我们的广告。而是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地认识中央台和地方台等所有媒体真正的传播价值。更加合理地高效地帮助客户投放广告。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投放中央台时有用。投放地方台时一样有用。”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还在为’96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69件作品在大赛中“全军覆没”按捺心头不平之火之际,又闻’97戛纳国际广告节中国选送的19件广告作品“纷纷落马”。作为中国的广告工作者,无不心情沉重。国门之外,两次受挫,广告界众说纷坛。但有些说法,去年有,今年又有,似乎成了“定论”。即中国的广告作品未获奖原因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西方人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大不一样”;“西方人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并不是本质的原因。戛纳广告节是法国广告商以及民间团体组织的,纯属一种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魏辛民 《中国广告》2005,(10):102-103
广告早已跨越“说了就有人听”到”多说几次就有人听”,快速进入“说得巧才有人听”。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10,(8):17-17
王勤V:都说#iPad#的单任务是一个“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iPad单任务的设计甚至会改善网络读者阅读注意力不足的问题,它在阅读时不能开QQ、MSN,不能回邮件,不能偷菜,不能上Twitter,因此读者的注意力将更长时间停留在阅读页面上,同时也为页面植入广告带去了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品牌管理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时常听人说:做品牌管理不就是开几个新闻发布会,做几次招商或赞助活动,拿几个奖,写几篇软文炒作,然后在重要销售节点投些广告,做一下终端促销活动和物料安排吗?曾看到一个品牌总监自信满满地拿着年度品牌传播计划说:“年初把这个本本做好了,今年全年按这个执行下去,很轻松就可以拿到年终奖了。”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广告现在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极度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常以“无孔不入”或“侵袭”来比喻广告在社会上的现象。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没有广告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倒不是说没有广告我们这些广告人会失业,可能人们都会觉得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19.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7,(6S):143-143
“电视也播了,公关也做了,网络也投了,怎么还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消费者难道真的不知道我对他们有多爱,有多真吗?”不只是广告主百思不得其解,消费者的飞速变化也让诸多广告老将无所适从。难道广告真的已没有了新鲜做法?我们细细留心,就可以发现,一股广告新风正在全球兴起.  相似文献   

20.
叶晓 《广告导报》2005,(6):48-50
人们会说“成也广告。败也广告”。说得不够准确。但是反映出了企业在广告应用上缺乏理性。存在缺乏科学论证的风险。广告公司如果不能负责任地替客户着想。或者不够能力着想的话。经常会拿广告的局限性作挡箭牌。好像广告成了怪物,拥有阿拉丁神灯一样的魔力。可以带来一切。也可以带走一切。的确。广告与其他营销环节配合得好。形成合力。就有可能居功自伟。抢个头功;如果瞎做、乱来。只能起到加速败家的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