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财政状况紧张是常态,因此限制政府预算膨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财政赤字高速增长与政府预算监督弱化并存,加强对我国财政收支的控制具有紧迫性。严格对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财政收支行为的法律约束,建设税收型国家,是控制财政债务风险及与之密切相连的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深化产权改革,夯实税源的经济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2.
财政收支划分法律制度是在各级政府间以划分事权为基础进而划分财政收入支出范围的一种财政分权式的法律规范,涉及各级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税权的划分等财政关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美、德、法、日等四个国家财政收支划分法律制度的立法框架和内容特点的总结分析,以期其法律制度和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有必要建立一套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解决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势必会造成各级地方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必然依赖,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经济发展和培育地方财源的积极性。文章就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级政府之间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年-2015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日本法人税减税的产出增长效应与收入回馈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实际法人税率的下降可显著提升日本地方经济增长率,即减税的产出增长效应明显;但同时也造成地方政府的地方税收入流失,减税的收入回馈效应效果欠佳。尽管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保障下现阶段日本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良好,但基于未形成收入回馈机制的减税政策及未来可预见的财政支出的增加,地方政府依然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日本财政健全化任重而道远。鉴于此,中国政府制定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同时注重地方财政结构的优化,促成减税“双效应”机制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促进某一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且应当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的规模的结论;同时提出继续推进财源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县(市)以上财政不同,主要特点是它只与上级财政发生关系而没有下级财政,财政收支规模小,服务对象广。在从事多年乡镇财政工作及对当前乡镇财政分析显示,当前乡镇财政突出的主要问题是预算不实、财务混乱、债务沉重。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具体到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则更是不确定的。一些实证研究否定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财政分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命题的彻底否定。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这种促进作用是不可能自动获得的。不同的制度安排使不同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获得财政分权所带来的潜在利益,而且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在边际上也可能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8.
对中原经济区30个地级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收支规模较小,二是财政收支结构不甚合理,三是财政收支差异明显。破解中原经济区财政困局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中原经济区的优惠政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大财政对中原经济区民生问题的支持力度,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减少税收收入流失。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地方财政收支的缺口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体制、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和资源优势尚未实现转化。因此,充分预计财政体制变革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新疆财政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德、法、日等四个国家财政收支划分法律制度的立法框架和内容特点的总结分析,以期其先进法律制度和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借鉴:我国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划分明确且法律化;中央税权的主导性与适当赋予地方税权相结合;地方拥有适当的财政收支自主性;财政收支划分法律制度要适合国情。  相似文献   

11.
做大县级财政收入“蛋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姜堰市财政收入状况的调查,提出了增加县级财政收入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度量及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以人口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对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度量可发现:对财力差异起主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初次分配即财政收入,起次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再分配即中央转移支付,其中,将营业税划归地方税、税收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完善财政体制、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对策应是:扩大增值税范围,减少营业税对财力不平等的贡献率;重新界定中央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逐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13.
财权、财力、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匹配关系是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它们之间的匹配必须遵循一个规律---“一级政府干多少事,必须有多少钱,负相应的责任”。文章从分析我国现行分税制下事权、财权、财力、支出责任四者匹配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科学明晰地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收入体系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跨区域税收合作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在国际、国内竞争力;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组织财政收入,扩大国内需求;依法治税等多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现实中跨区域税收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构建跨区域税收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共同构建区域间税收合作的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税收利益分配协调机制,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协作.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由于金融中介体具有规制约束的特点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另一方面,其长期中介的功能也使其更易出现利率风险暴露.金融中介体利率理论的早期研究表明,只要杠杆调整的久期缺口为负(或为正)且预期能够实现,金融中介体就能够通过对利率变化的估测进行投机.近年来,关于金融中介体利率风险理论研究主要围绕金融中介体的利率风险、事件研究与利率波动性、利率风险的定价等问题展开.目前,收益-权益之谜的定价含义、金融中介体规模和其收益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和基础性的经验研究理论仍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有所降低,由于国际统计口径的不同使得我们无法直接就此进行国际比较。通过调整数据口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并进行国际比较。我国目前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主体,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债务收入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规模较小,短期内对我国造成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在向税收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表现为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目标冲突、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各利益方带着不同的目的与动机参与企业并购。为使国有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并取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促进并购各方在利益目标上的互补和融合。当然,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企业价格的达成最终还取决于政府对各方面利益的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18.
西部十二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各地区内部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重点研究西部十二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这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作用,不仅应考虑到西部地区各地方财政收入能力普遍较弱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应考虑到西部十二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其行为模式往往体现在其收入和支出方式中,因而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可以从其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入手.文章从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以及行政管理费支出占预算支出比重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实干的努力水平以及寻租的努力水平进行了度量和考察.  相似文献   

20.
贾鸿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7,17(2):69-70,100
由于重庆高新园区经济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其中,银行信贷是重庆高新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科学预测未来的承债空间,合理举债,这是重庆高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