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关于资本市场效率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对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研究的一个简要回顾和介绍。资本市场效率决定了资本配置、使用的效率,因此是金融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芝加哥商学院教授法玛1970年正式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股票价格包含了所有相关信息因而是有效的。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EMH成为现代金融学的基石。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的发现表明,市场是非有效的。这些理论和实证发现形成了对资本市场效率的新认识—行为金融学。  相似文献   

2.
浅析行为金融学与我国证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并向占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理论发起了挑战.文章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特殊现象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一种成熟的传统金融理论,已经受到了行为金融学的挑战,行为金融学对市场异象进行了解释,而有效市场假说也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了批评,两的争论必将对金融理论与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投资套利者出现套利等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行为金融学理论悄然兴起。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研究了行为金融对投资套利者面临的成本、限制与风险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行为金融学视角下对投资套利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有效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市场假说(EMH)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曾被作为主流的金融市场理论而广为传授,地位可谓是根深蒂固,它在受到追捧的同时,对它的检验也是最多的,而行为金融理论无疑是其  相似文献   

6.
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不同的模型。模型之一是"非理性投资者"模型。这一模型假设管理者是理性的,它研究的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模型之二是"非理性管理者"模型。这一模型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它研究的是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文章综述行为公司金融学在理论、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一些行为公司金融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主义金融学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关于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最优投资组合决策与证券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是在评论新古典金融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力图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本文比较了行为金融学与新古典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及投资决策模型,以便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行为金融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金融学说,注重研究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利用投资者行为偏差所导致的证券定价误差,发展新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偏差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外学科划分一般将财务管理划入公司理财,与一般金融学共同构成标准金融学。所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假设与标准金融学一样,都是以完全理性、有效市场、随机游走(random walk)为假设前提,主要包括有效市场理论(EMH)、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期权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诸多社会实践均验证了标准金融学视野下的证券投资风险策略具有较多不足,而且和证券市场的实际状况并不一致。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出现并被运用到证券投资之中。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标准金融学的不足,阐述了大量异常金融现象,并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列举了行为金融理论下的证券投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行为金融视野下证券投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很多投资者的行为无法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或模型加以解释。本文就试图用行为金融学的可以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作一个解释,并针对这些异常现象提出一些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西方财务理论和实际的证券市场上的情况存在着不同,这样就引起了人们对西方财务理论质疑,主要是对传统西方财务理论的基础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本文从现代证券市场中与传统的西方财务理论不一致的异象出发,引出了可以解释这些情况的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它比传统金融理论的完全理性假设更符合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龙超 《企业导报》2011,(21):249-250
经济学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由来已久,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发展促进着彼此的进步,本文试图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综述,进而总结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为奠定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脉络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其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方面的不足。其投资行为理论模型及投资策略从学科之外寻求推动金融学发展的新动力,为理解金融市场及在我过证券市场中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公司理财——资本结构、投资决策并不像传统金融学所描述的那样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理论回归到人的本性——有限理性,即人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公司管理者一系列投资、融资决策,对公司财富的变化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主要通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比较,用更接近人本性的现实角度解释问题——即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有效市场假设看企业消费行为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有效假设(Efficient Markets Hypothcsis,EMH)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强调了价格是完全信息的反映,并排除了利用现有信息可以获得超额回报率交易策略的存在。企业变更消费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其选择和定价遵循EMH原则,但是,供应链和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追求稳定的本质,其买卖行为强调一种长期发展的确定性,当企业变更消费行为时,企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在充分搜寻和理解项目资产(供应商选择)的全部信息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消费成本,从而保证新合作者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对周末效应、股权溢价之谜等“金融异象”的研究,其特色在于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学的“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两大根基形成了有力挑战。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金融学家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实验经济学家史密斯)时,行为金融学这门年轻但富有活力的学科便受到全球金融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法与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经验研究以及存在的争论,并且给予了相应的评价。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法与金融学和经济转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它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和研究视角,发现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大都基于市场非有效性和风险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以及在微观层面针对投资者心理偏差所导致各种市场异象的研究;通过分析了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的契合之处,文章提出了基于资本子市场的全新的行为金融学中观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林宝胜  刘伊铭  刘艳杰 《活力》2010,(21):69-69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概念行为金融理论是从人的观点来解释金融学和投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怎样形成的,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因此受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影响,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它通过心理和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引人,已经成功的对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