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的集成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是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重要性、摆脱“中国制造”低端标签的关键性战略。在“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西方先进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先进制造发展计划,希望通过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特区速度”是深圳上世纪80年代的标签,“制造加工业”是深圳90年代的标签,“自主创新”是如今深圳的新标签。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的纽扣、打火机“小”厂商,到华为、联想、力帆、创维等“大”企业,中国企业正大步走出国门,跻身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风行全球。从香港到欧美,国美这个连锁零售企业也做起了海外扩张梦。国际化冲动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4.
经济繁荣成就了30万富翁对于奢侈品的需要一一有人认为,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石油,还有奢侈品。“中国制造”是美国人已经习惯的标签,其实中国也需要买进一些东西。这就是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奢侈品需求。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6,(8):27-29
在日本日立公司建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内,几百名工人正在制作电脑光盘,并把这些光盘用箔纸包装起来。这些产品将运往美国,并和其它大量产品一样标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事实上都是在其它地方生产的,而且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基本上是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地。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影响着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最明显的是通过从服装到电脑等各种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但现在,经济发展还带来了一些不能仅以小玩意儿来衡量的东西——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价廉物美”一直是中国货的海外标签,也是中国产业在海外市场的一把屡试不爽的“杀手锏“。如今,他们却不得不撕下“廉价”的标签,否则就得撕掉让他们亏损的海外订单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5,(23):19-20
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去年只占美国进口商品的13.4%,远远落后于欧盟和加拿大,而且许多挂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都仅仅是在中国大陆加工完成的.如果削减从中国进口的疯狂的政治行动取得成功,那只会对亚洲其它国家以及欧洲和拉美国家有利,美国消费者要比以前支付更高的价格.  相似文献   

9.
当全球铺天盖地地出现“made in china”的字样时,中国已经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世界工厂”的标签曾经为中国带来过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中国成为廉价劳动力的贩卖地,而如今中国需要的是摆脱这个背负多年、已经变得愚蠢的标签,寻找一个新起点.开成兴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K-Pro Intemational shanghai Co.,Ltd.,以下简称K-Pro)总经理高文祥先生的一句话正中要害,“代工制造是一条死路,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0.
我讲两个观点。第一,“中国创造”的基础在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提出需求。没有“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产业配套体系、产业生态环境,“中国创造”就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1.
“电荒”、“煤荒”、“油荒”、“水荒”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种极不安定因素,而且也无情地改写了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历史标签,中国的能源底牌因此大白于世。  相似文献   

12.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22):14-15
“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是全球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制造的多数产品都已是全球合作。“中国制造”正追求和世界上其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13.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头顶全球加工制造中心桂冠的“中国制造”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面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因此,依靠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软着陆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点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段时间以采,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及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制造”危机的建议和对策。寻求继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能源危机” “电荒”“煤荒”“油荒”“水荒”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种极不安定因素,而且也无情地改写了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历史标签,中国的能源底牌因此大白于世。  相似文献   

18.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19.
“太阳城”概念成为继低碳城之后最火热的城市标签,而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的众多“太阳城”无一合规。  相似文献   

20.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