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股市6月初一度狂泄。现在却又很快地回到了狂泄前的高度,进入了高位震荡阶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中国股市不但恢复以前那种大起大落,而且好象忽然又跟世界脱钩了呢?德国之声记者在此归纳看好社记者说:“中国想得到资本市场的优点,但不要它的缺点。”所以,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强于需求的势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不缺钱,缺乏的是信心!”这是监管方、融资方和投资方的共识。为什么民众投资者的信心总是伴随着股市的暴跌屡遭摧残?这个问题,还要从当初创建中国股市的初衷和为其设计的制度体系缺陷中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3.
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与公民”。如果要我们对这一主题做进一步注释的话,那就是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与西方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两种事不可避免,那就是纳税与死亡”的含义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为什么公民“依法纳税”在西方社会早已被作为一种社会法律与道德规范以及价值取向向得到广泛认同,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成为问题,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成为问题,因而多年来反复宣传,喋喋不休呢?为什么中国人的“依法纳税意识”不如西方的“洋人”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41-43
“奥运会是中国的股市‘护身符’”,“奥运会结束之前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拐点”……这些,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热议的话题,甚至,有不少投资者直接把股市的涨跌和奥运会紧密联系起来. 奥运会对股市的作用有多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中,中国股市到2008年夏季之前被锁定为牛市,这一观点也遭到分析人士质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有几个相关的经济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存在着“两个为什么”、“四个不相称”的尖锐问题。“两个为什么”就是:(1)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当中,集体经济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下降幅度都是最大的,这是为什么?(2)如果拿城乡集体经济的活力进行比较,那么可以发现:今天的城镇集体经济,不如改革后的农村合作经济,这又是为什么?集体经济的改革难度为什么这样大?  相似文献   

6.
聚焦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9日,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四家试点公司(“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和“金牛能源”)正式“出炉”,意味着股权分置试点工作自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破解股权分置这一股市“头号难题”迈出了第一步。这也将是中国股市上具有里程碑定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证券市场上,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刊试对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唐方欣 《新财经》2005,(10):8-8
上市公司股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令人不禁想起了2001年吴敬琏与厉以宁、萧灼基等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吴敬琏说:“中国股市黑不得……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而厉派提出了“纸尿裤”理论——中国股市像一个婴儿,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纸尿裤,能不能“兜”得住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5,(49):8-10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1月23日】钟情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一次在北京,我问一个起了英文名字并有着绅士派头的中国人霍华德:“为什么全世界都害怕中国?”作为新一代中国人的代表,霍华德的反驳老实而坦诚:“唉,哪里有啊。最近两年你们根本不用害怕。我们自己的问题还忙不过来呢!”“两年?”我大声追问,“然后呢?”“不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大概,怎么也得几年。中国现在处于上升阶段,但还远远没有真正强大。”“然后呢?”“然后,”霍华德笑着说,“像历史那样,需要和平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斌 《新财经》2008,(8):38-39
2008年,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持续升值,股市暴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17.5%,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中国经济。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无法避开与之伴生的另一个话题一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热钱在中国到底有多少?热钱在中国到底要干什么?本期“经济学人”栏目邀请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汤敏和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听听他们对热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创建14年,关于股市的争论也持续了14年。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的争论又升级了:由“股市为什么低迷”、“如何救市”,升级到中国股市“是不是赌场”、需不需要“推倒重来”、如何解决“一股独大”、股市有没有“边缘化”等重量级问题。也许是中国股市的问题太多了,参加论战的各方有指责政府的,有指责监管机构的,有指责上市公司的,有指责券商的,有指责中介机构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大“海啸”。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造成全球性企业开工不足、失业增加、经济低迷。人们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忧虑中不禁要问,为什么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竟经受不住一点点“小”风浪的冲击?为什么偌大的世界会因一个国家的问题就一蹶不振?而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在近些年来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2.
“国企管理层”收购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一条成功经验,为什么一到我国就成为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问题究竟在哪里?依笔的意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企管理层”收购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它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从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毒瘤,而且始终没人过问,甚至被当作“惯例”堂而皇之地发扬光大。这个毒瘤是什么?就是“股票上市首日开盘价被人为操纵”。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国股市像一道脱闸的黑色瀑布,从年中到年末一路倒挂下来,6000万股民在其中,人仰马翻,谁能幸免于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灾难”与“恐怖”?谁是中国股市背后的“本·拉登”?面对无休止的跳水和挡不住的跌势,置身无边际的“恐慌传染病区”,我们该怎么办?谁会成为股市“救星”?我们将如何自救?请看本刊特稿──新千年股市解读  相似文献   

15.
贾康 《上海国资》2013,(2):14-14
中国亟需逐步用直接税“抽肥补瘦”,这也属于体现公平的机制创新 如何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显然是中国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之后,出现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年均年增长率达到9.8%,这一现象被世人誉为“中国经济奇迹”。但奇怪的是,社会上许多人在情绪上却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为什么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8,(3):64-65
2008年,牛市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奥运会是否会成为中国股市牛转熊的分水岭?这一年应该如何投资股市,是延续2006年、2007年的持股待涨策略还是有所改变?针对上述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业内知名专家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北方经济》2008,(5):39
“中国的股市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始步入正轨,去年的股市是上升的,但股市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必定会有一个调整期。”厉以宁说,“股市越往上走,调整期就会越长,这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究竟何谓次贷?何谓次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金融工具引爆了全球震荡?谁在这场灾难中受创最重?谁竟然从中发了“大财”?“前车覆,后车戒”,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系统,应该怎样防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国股市在股改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波牛市启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最低的998点上升到1756点,已接近2004年的最高点位1783点。虽然大宗商品如石油、黄金、铜、农产品等的价格走势先后由“牛”转“熊”,加上宏观调控因素,一度带动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行,但很快在1512点企稳,并持续回升至目前的1733点左右。 催生这波牛市行情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将如何演绎? 作者根据数据模型分析和多年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基本结束,中国股市中长期大牛市的信号渐已明朗,大牛市的时代已经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虚高”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国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吗?这些资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盘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