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的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了一种新业态和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收集企业的信用数据以及交易行为数据,进而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测评,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帮助达到标准的个人或企业。国外根据多年的经济得出"互联网+金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需要在一个制度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同时要保证信用数据库的完整、准确。所以"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就应该完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的社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更好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金融体制在经济社会正逐渐蓬勃发展,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体现在可以迅速且高效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阐述新业态和实体经济的内涵,分析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探讨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逐渐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和渗透,进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之下,其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其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所以,为了更好地使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体经济发展的适宜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充分借助互联网经济的优势,推动实体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而物流业等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互联网经济成功的关键,"互联网+物流"成为处于战略转型期的物流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例分析"互联网+"对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研究表明:"互联网+传统产业",一个是推进商贸物流、金融、农业、制造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一个是提升旅游、健康养老、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把资源优势快速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6.
石海娥 《光彩》2022,(2):20-2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型实体企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2021年9月,"新型实体企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高速增长阶段跨入依靠创新驱动的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有力地激发着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海门市依托产业、市场、区位等优势,促进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全面融合,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本文通过构建"众创空间"、推进"互联网+家纺"和农村电商发展等实践和思考,阐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们必须要通过"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催生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和新动力,以确保县域经济由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而P2P网络借贷正属于"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重点方向之一。P2P网络借贷平台不仅弥补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而且有效利用了民间剩余金融资本,还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必将孕育出不同形式的经济形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互联网+"则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进一步实践成果,为新业态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网络平台。基于复杂多变的公共管理实践需要,"互联网+公共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互联网+公共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政府管理流程,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政府处理业务的工作效率及服务群众的水平。也可以说"互联网+公共管理"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将对"互联网+公共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深入剖析"互联网+公共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方式。"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创意、资本等要素,正在形成极具包容性和连贯性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纵向来看,"互联网+"打通了文化领域生态链,横向来看,"互联网+"促进了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江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工业生产回升基础不稳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短板"、新兴产业金融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风险和隐忧。因此,江苏要立足省情,强化供给侧制度创新,优化供给侧要素结构,重塑工业增长新动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因地制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睿思 《现代商业》2023,(18):135-138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一直存在着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较之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业务成本低、服务范围广、支付效率高等特点,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然而,由于对金融与互联网行业协同监管不足,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影响问题进行探讨,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商场现代化》2016,(13):129-130
"互联网+金融"是"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要"的一项行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创新,因此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机会。本文主要以传统商业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冲击,从而创新发展,成为普惠大众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变革,在渐生的各种新型新业态经济中,共享经济尤为引人瞩目。金融创新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关于共享金融的探索也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打开了融资的大门,企业借助互联网共享平台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互联网席卷全球的经济时代,网络的发展,对实体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导致实体店纷纷关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发展是机遇,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在新常态下,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就需要大力发扬"双赢"思维,从而促进实体经济企业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合作呈现出新的局面,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旅游业影响日益增强,打造面向东北亚的旅游发展新业态,推动东北亚旅游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广电+旅游是一种新型产业结合模式,旨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广电"血统",以此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服务,提供个性化产品,最终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流通"时代,实体零售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转型成为必然.面对线上和线下两个零售阵营、电商红利期明显消退,线下巨大的市场体量开始被巨头重新关注与挖掘.基于SWOT分析法,对实体零售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流通"时代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具体路径,如推进信息化运营,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促进多业态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不仅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鉴于现阶段商业银行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金融发展的预期目标,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更大作用,当务之急是要理顺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8)
当前我国互联网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网络用户隐私权屡遭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成为隐私权法律制度中的热点问题,这使得隐私权保护面临新挑战。因此,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健全和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法治新常态,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互联网时代要求,以系统有机融合为主导思维,以"跨界、连接、协同"的大旅游发展模式为理论框架,以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乡镇建设为连接平台,有机融合系统规划,实现协同并进大旅游发展格局,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