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互联网金融人才面临较大缺口,而互联网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却严重不足,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在互联网时代下,转型是必然之举。与此同时,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使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收容了一些新晋的本科院校,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逐年增长,这使得金融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竞争意识增强,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毕业生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高校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寻找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革新的新方法,提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致力于培养出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形势、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2.
面对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市场脱钩的现象,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扩大金融专业招生规模,但是,由于高校的专业教学和金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协调,导致金融专业毕业生很难在金融行业立足,同时又有一些金融行业的岗位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面临这种局面,必须对金融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让金融专业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融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中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且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金融专业的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极强的实战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平台,基于金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管理制度等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给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对于人才应用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策略,提高金融教学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金融基础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强且富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职业能力,可以胜任基本业务的应用型金融人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金融法规在应用型金融人才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何创新金融法规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培养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值得我们深刻地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依托金融行业探索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对其从业人员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凸显出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既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又善于外语交流、交际的外资业务实用型人才,是金融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更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金融高职院校应从定位课程发展,突出学习者“学习力”的培养,推行新的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等方面入手,对金融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高职高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基础知识和金融行业专业知识进行特色教学,培养金融领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创新社会知识与研发科技成果的关键责任。金融行业的竞争与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之间的竞争与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牢牢把握金融经济命脉,按照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与技术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加强金融管理专业的建设,培养优质金融人才,进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疲软也已经危及到了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使得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论文通过对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的现状以及影响就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省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人才面临较大缺口,互联网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不足,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向互联网金融专业转型是必然之举。若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向互联网金融专业转型发展,应转变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注重学科交叉、打造本校独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的互联网金融师资队伍,拓展师资来源;设置创新创业与素质提升平台;加强学生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玉雅 《品牌》2014,(12):170-171
随着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虽然近几年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是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性,导致毕业生难以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结合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只有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如何促进当代中国全方位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新旧动能转换正是从政府层面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互联网金融作为在新旧动能转换当中的新动能,为当代金融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但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人才紧缺,以及现有金融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环境等问题。2015年,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运而生。本文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专业对于传统金融学的改革继承,探究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内部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学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可以为社会提供素质更加全面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本文主要对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继而针对问题,提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措施。以期我国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活动日趋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而国内外在培养金融人才的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显著特征。本文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分析国内外金融专业人才模式演变的不同轨迹,进而对国内外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探讨和比较,旨在为我国高校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给财务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变革,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分析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肖琳 《商》2013,(3):45-4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呈上升态势。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对百余家企业、三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岗位能力,以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英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加大,几乎所有公办与民办综合性高校都设置了英语相关院系或专业.在英语专业就业市场日益饱和的状况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若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势必要对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将毕业生培养成为社会、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日渐激烈的竞争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国际金融服务业不断增多的创新型服务和金融产品,使我们意识到国内的金融行业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加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成为新世纪金融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新世纪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日渐激烈的竞争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国际金融服务业不断增多的创新型服务和金融产品,使我们意识到国内的金融行业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加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成为新世纪金融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新世纪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较为重视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传统的金融专业教育或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金融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实现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的保障。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的组建对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严曦 《商》2013,(23):328-328
在当今社会,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金融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