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为例,重点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业利益相关者行为,并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者利益冲突及其关系协调机制探讨,以期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但其落后的经济水平与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分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的需求热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8-101,108
民族文化、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旅游者,促进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民族文化面临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人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科学制定适合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建设的战略规划、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建立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防止人才流失机制等解决措施,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的旅游业中,民族地区凭借少数民族富有魅力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与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全省旅游开发个性化的物质基础,在吉林省旅游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俗资源优势,突出北方民族特色,对于打造吉林旅游品牌,建设生态旅游强省,繁荣吉林经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关系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现代旅游业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当今世界的旅游业,无论在国家经济总量还是吸纳就业、提供税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①旅游业作为一种投资较少、见效快、创汇高、收益多、劳动密集型高度综合的特殊经济部门。我国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平衡区域收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外,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9.
试论乡村旅游业与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兴产业,在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西部,而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探讨了乡村旅游业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有特色的开发;选择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几个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它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又能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 在世界旅游的黄金时代,民族地区不应只在传统产业的圈圈里做文章。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热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成为少数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恩施州旅游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恩施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定点调研等方法对恩施旅游业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加快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和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兆峰教授最新学术专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2011年12月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把旅游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又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力作。我拜读了这部著作,深深为它研究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泽荣 《现代经济信息》2015,(3):454-455,279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然而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民族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而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在民族地区发挥更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只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景区,刻意提炼民族文化节目,突出民族特色,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素质,就可实现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整合和联动效应,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很多民族旅游地区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出区别于主流文化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外来旅游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景洪市勐养镇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 对民风民俗保存较为完整的傣族村寨——曼掌村的民族文化旅游村落的介绍,分析出其在发展旅游业初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这个民族文化旅游集聚地独有的旅游特色,打响自己的知名度,使这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落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也面临着转型。旅游业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贡献突出,但随着旅游开发的发展和深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调整可能面临着“三重困境”:旅游业自身的局限引起的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旅游开发中利益格局固化的困境以及旅游产品文化创新能力弱化的困境,进而会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辽阔疆土中有相当部分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如何使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业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并且带动当地的腾飞,本文拟通过对云南跨世纪的旅游热点中句县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和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其优势和存在困难,在实际的中总结出中甸旅游业的现实运作和管理模式,为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此我们称之为“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说明了旅游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对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优势、机遇、劣势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