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李雪 《经济师》2011,(9):6-8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产业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讲,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较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合理化与高度化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演进,不失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刊记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就产业结构演进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现将访谈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受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控,中国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助力,以产业融合为特点,形成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是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基本空间单元,通过产业的不断集聚与扩散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建构、解构和重构,使得大都市成为承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应选择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来推动大都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大都市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苏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苏南地区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工夫。本文对苏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苏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苏南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第一,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互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以服务业自增强,促进服务业体系升级。  相似文献   

6.
必须加快发展风险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保法  尼娜 《经济师》2000,(3):9-10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是以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资金 ,聚集高智力人才为标志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 ,高新技术是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决定着一国未来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因此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产业结构大体上经过了二次较大的调整 ,通过调整 ,使各产业之间保持了合理的比例关系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各地区间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同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易陷入"产业低附加值陷阱"并极易危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低、外资控制力强、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技术更新换代、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引导,强调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不同制造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解决装备制造业融资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成:基于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立足我国产业发展现状,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该文认为,我们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境界中重新审视传统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要囿于成见,而应抓住全球制造业基地向我国转移的良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导向,着力推进两者的集成与创新,并主动融入到国际产业分工框架中去,以延长产业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王一鹏 《经济师》2012,(7):187-188
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制造业的不断外移。随着温州小微企业的外迁和民间资金偏离实业,温州产业空心化问题亦日益严重。当前,由于温州制造业陷入困境,实体经济很难支撑整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转,在我国资产价格泡沫挤出的同时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解决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必须要在温州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避免温州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艳 《经济前沿》2008,72(2):68-73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不断推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存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发展能力仍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为确保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应维护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存环境、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开拓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产业集聚问题及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献忠 《生产力研究》2004,(9):139-140,170
各具特色的特色产业集聚 ,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强劲动力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认为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必须重视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发展和产业集聚环境的改善 ,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冯超 《经济纵横》2015,(3):93-97
"新一轮开放"以提高外资利用效率、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为重点,为中部地区解决产业结构低端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沿海产业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有所衰减等问题提供了机遇。中部地区应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开放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及多元化渠道开放;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晶 《经济研究导刊》2007,11(2):190-1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体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产业分工的步伐,加大培育产业创新的力度;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战略结合起来,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举足轻重的核心关键。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优势逐步加大了海洋开发力度。随着江苏沿海开发的不断推进,江苏海洋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本文通过偏离份额模型分析,认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演变,日趋合理,竞争力较强。但与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海洋渔业增长基础不稳固,发展缓慢甚至负增长;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增长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后发优势和区域海洋科技比较优势不明显。必须注重海洋基础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强海洋渔业的战略基础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竞争力提高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继20世纪90年代有所降温之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分工类型的改变,更强化了人们对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演变的关注.分工效应与比较优势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使得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