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都构建在计算机系统平台之上,关键的业务数据都保存于计算机业务系统中,因此,一旦发生危及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将导致相关业务的停顿,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如何建立完善的灾难备份体系,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是人民银行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
钟璇 《金融电子化》2005,(11):84-84
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备份管理体系包括灾难避免计划、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实施计算机系统安全备份策略的概念已经广为接受,但是,如何在基层人行构建一个科学的计算机系统灾难备份管理体系,以及如何使构建的体系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却是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的任务。笔者认为,完善灾难备份管理体系和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往来遍及五大洲的近80个国家。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保障该行核心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增强总行资金清算系统抵御灾难的能力,使银行清算业务在发生计算机系统灾难后能够快速恢复,保证清算业务的连续性,建行总行决定建设资金清算系统的灾难备份系统。 经过对市场上各企业存储系统硬件产品的全  相似文献   

4.
经过发展,国内银行的大型数据中心正相继建成投产,基于银行业计算机系统建设与发展现状,做好存储结构规划,建立银行灾难数据中心,提高银行计算机系统整体抗变能力,是银行计算机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银行成功经验,研究银行计算机灾难备份技术的基础上,对银行灾难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银行提供多样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银行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行已有的分布式数据网络,整体综合处理能力有限,特别是新业务开发受到很大局限,已不能满足社会的服务需要。对此,省分行党委和科技发展中心及时提出了在全省实施数据大集中的设想,以达到在全省建立金融对公、储蓄、信用卡、网上银行、办公及信息的数据传输与处理一体化的综合网络。二、网络现状经过多年的电子化建设,我行已建成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业务网络,该网络是一种集中分布式模式(见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备份和安全防范是支撑安全生产和业务发展不可偏废的“两条腿”。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运行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备份有足够的重视,就可以为系统安全运行增加一道防线,降低风险。一、备份与安全相辅相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日常运行潜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疏理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我国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发展和不足。根据我国独特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从战略上研究了如何提高银行信息资源安全和灾备中心抗灾能力,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信息灾难备份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于银行来说,数据就是资金,由于存在操作系统开放性、网络系统共享性、数据库的通用性等因素,银行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拟对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一些设想。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动包括操作员的输入、业务软件的处理、网络上传输、数据储存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要求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构成银行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1.物理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础是要求一个安全的物理环境,如机房的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防盗安全。机器质量、机房电磁屏蔽、数据库备份媒体的存放。双机备用和容错以及灾难恢…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正逐步由分布式处理模式向集中式处理模式转变,这种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为银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银行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办理业务,并由此来保证其同业竞争力的时候,数据处理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就尤为关键。一旦发生灾难,造成银行计算机系统长期停止,将直接导致巨大的资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以及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灾难恢复中心就是针对银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一、灾难及其对银行的危害1.灾难灾难发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10.
经过"六五"至"九五"的发展,银行业已建成一大批计算机系统.在诸多系统中,基于数据中心的处理模式是国内银行最为流行的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在数据运行处理中心;应用程序分布在银行业务网点;业务网点通过网络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响应业务请求,通过网络向业务网点提供数据服务.近年来,数据中心集中处理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增大,数据中心的档次提高而数量减少.逐步由初期的以城市为单位的数据中心,发展成为以省或大区为单位,将其所辖银行机构的数据全部集中在数据中心大主机上处理的模式,目前已出现全国规模集中处理的先例.现代银行已进入依赖计算机获取、移动、保护、分享和管理企业化大容量信息,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时代.银行对计算机系统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计算机系统维系着银行的生命.因此,现阶段,研究银行计算机安全生产与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银行总是被誉为灾难备份行业的“领头羊”。这不仅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银行在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就已着手进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更是因为2006年以来,银行业对灾难备份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灾难备份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本栏目节选以下几篇文章,从灾难备份工作上升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高度;将灾难恢复中的等级划分.场地选择、业务策略,系统支持等环节作为出发点;谈及了具体技术在银行灾难备份建设中的应用并讲述了个别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是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技术处理全国银行问大额异地资金汇划业务及目前金融卫星通信网上最主要的应用系统。远程备份有效地规避了毁灭性灾难,但给备份工程的技术实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通信还不很发达,综合考虑后,我们采用了天地互为备份的方式,即卫星线路带宽为2M,地面专线  相似文献   

13.
从灾难备份与恢复看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数据大集中,必然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化。为了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各家银行高度重视灾难备份工作。不断进行深化研究与建设。以下几篇文章从金融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的视角,探讨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的灾备方案选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DF技术实现业务系统的连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家银行纷纷实现了区域数据集中,为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数据集中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运行风险的高度集中。如何保证数据中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是银行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江西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成为全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是企业信息系统得以连续运营的保障。已初步建成网络集成化的中国金融业,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营和最低损失。本文通过探究中国证券、银行、保险业的灾备建设情况,提出"提速溶灾建设,力保业务连续"的迫切要求。文章最后对远程灾备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银行业数据的高度集中,相应地带来了管理的集中和风险的集中。如果生产机房发生灾难事件,银行就会面临所有网点及业务停顿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丢失业务数据,因此保障银行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家银行都建立了灾难备份系统,但由于灾难备份系统受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证综合业务信息实时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运行,银行通常采用磁盘阵列机、双机热备份、流带备份等软硬件容错技术,以有效提高综合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但是,上述措施无法应对地震、火灾、水灾、雷击等不可预见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在银行各个业务领域和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确保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作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银行计算机安全防范问题作一探讨。 一、我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行有计算机网点871个,其中大机储蓄网点245个,储蓄业务实现了全省通存通兑,网络覆盖面达100%;电脑对公网点168个,占比100%;电子汇兑网点145个;POS机300台,自动柜员机13台;先后开通了证券保证金自动转帐系统、信用卡全国自动授权系统、万事顺卡系统、借记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国内银行计算机灾难备份的现状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地拓展,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应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业务运行速度、系统安全机制、网络可靠性、业务产品创新的保障度方面对我行的很多业务开展已形成制约,计算机技术对银行业务的支撑水平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我省建行现行的计算机系统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已势在必行,将各二级分行的数据集中到省分行,全省一个中心的数据集中就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思路。一个数据中心的优点在于:利于统一计算机系统标准;利于提高系统的统一维护质量;利于新科技产品的统一开发;利于灾难系统的统一建立;利于全省统一管理及科技人员的统一调度;利于降低维护费用;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