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好日子     
什么是好日子?怀揣着哪怕萤火虫一般的希望和梦想,就是好日子。他是个彩迷,却从来不多买,每一期只买一张。他每天快快乐乐,老邻居们都愿意和他在一块儿,他的快乐情绪总能感染很多人。  相似文献   

2.
《安徽水利财会》2005,(3):46-46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相似文献   

3.
戴道华 《金融博览》2012,(21):42-43
买债计划的相同点 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所宣布的买债计划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开放式“.买债规模没有上限.买债行动也没有时限,直至达成其各自心目中的政策目标为止。对欧洲央行而言.该目标是十分模糊的.只是为确保货币政策的单一性并将维持至货币政策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性得到恢复为止。由于这样的货币政策目标都没有量化参考指标,故两个买债方案的开放程度可以说是较为彻底的。  相似文献   

4.
观点     
郎咸平:买黄金不如买房子 黄金一涨再涨,经济学家郎咸平却坚定地唱空,放言“黄金是最差的投资品”。他认为,黄金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想靠买黄金赚钱,还不如买四合院。郎咸平指出:“1980年,1盎司黄金的价格是800多美元,30年也就涨了200美元。”同时他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什么叫“贵”,什么叫“不贵”,完全在于顾客的感受。有人花10000元买一条项链说“不贵”,有人花1000元买一条项链会说“贵”。因为产品的“贵”与“不贵”跟产品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跟顾客的自我感受有关系。他认为值就不贵.不值就贵。今天我要与各位一线的销售人员分享一下如何打好“价值战”,而不是“价格战”:引导顾客关注的是“价值”.而非“价格”。  相似文献   

6.
刘齐 《金融博览》2012,(3):82-82
西式的情人节将又一次来临,中国时尚的年轻人已经不用提醒和介绍.大家依据套路.熟练地编发思念短信,到餐厅预订烛光席位,买玫瑰,买巧克力,买写着亲热话的现成小卡片。相比之下,中国的老年人似乎无动于哀.或是不好意思.羞涩度高.消费欲低,怕费钱.反正平常日子干啥.这一天还干啥.好像没有情人概念.没有爱的倾吐。  相似文献   

7.
郭红 《科学投资》2006,(11):53-53
家住湖南省凤凰县的杨志东是开杂货铺的,2000年凤凰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来镇上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凡是到杨志东这个杂货店买东西的游客.对他的普通商品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最想要的是凤凰特色的土特产品,这让杨志东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理财》2008,(9)
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陪老伴逛车展,称酷爱汽车,已有六七辆,现在还要买汽车。如果是别人,家有七辆车。网上传开,肯定会遭到非议。可是在袁隆平家里有六七辆车.人们一点也没有愤恨之声,反而关爱地说,袁老有再多的车、再好的车都不过分!并祝他身体健康。祝愿他长寿。而且众口一词,绝无反对声音。  相似文献   

9.
拉杰,古普塔是印度一家大规模制鞋厂的合伙人,他每两个月就得去一次香港,随后还要去广东。他去中国买制鞋机,因为印度几乎没有制造商生产此类机器;他去中国买合成皮革,因为印度很少生产这类材料;他去参观中国的制鞋厂,以便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组织严密的管理程序。在做完这一切  相似文献   

10.
《投资与合作》2005,(1):19-19
让所有的员工都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个企业老总的期望,吉富VC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个初步的设想。从这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构成上看,贾志强更像是财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中奖     
小吴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平时没啥爱好,就是对足球赛事特别热衷.也算是个准球迷了。什么意甲、英超、欧冠赛、世界杯,凡是重大的国际足球赛事.他都不会错过看球的机会.而且因此还爱上了足彩,到了每期必买的地步。不过.小吴小打小闹地买了两年的足彩.投入了数千元.却从来没有中过大奖.偶然只是中了数百元而已.累计中奖额不及他投入的购彩成本。真是“人不敷出”了。妻子经常挖苦他说:“你要是中了500万.世界上的足球赛恐怕都得停办了!”  相似文献   

12.
偷着乐     
《理财》2009,(3)
老菜买眼镜 老菜看见许多读书看报的人都戴着眼镜,便决定也到眼镜店去买一副眼镜。店主拿了一副眼镜给他,他戴上后,拿起一张报纸看起来。看了好一会儿.他说:“这副眼镜看不清楚,请另外拿一副来吧。”  相似文献   

13.
最早开始有理财概念,是在大学二年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课堂上。老师讲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提到光靠工资是不能过上好日子的,便提到了他当时投资的产品——纸黄金。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宿舍,上网百度了纸黄金。担心遇到假平台,又找老师咨询了一下,他推荐了工行。不管能不能赚钱,最起码工行安全,由此拉开了我投资白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丁楠 《科学投资》2008,(4):76-77
卡麦隆19岁前已创立12家公司,他6岁起,就懂得推销自家农场种的西红柿;9岁时,便用经销商身分买产品赚价差;19岁时,他已创立12家公司。卡麦隆(Cameron Johnson)出生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一个不起眼小城罗诺克(Roanoke)市.这是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乡下小城市,他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大企业家,从曾祖父时代开始,卡麦隆家就是福特汽车的经销商。  相似文献   

15.
今年32岁的陈先生,最近正为自己的养老保险犯愁:“我是自由职业者.现在想给自己买份养老保险.不知是上社保好还是买商业保险划算?”  相似文献   

16.
李婷 《理财》2012,(10)
第一次接触网购是受同事的影响,有一天忽然想买相机的UV镜头,记得一年前买相机的那家店,普通的UV镜头售价就要200元左右,舍不得买,硬是撑到现在。正在给同事唠叨这事,他说去京东上买吧,我已经比较过了,京东上比较便宜,才50多元,并且保证是正品行货,心理窃喜啊,真后悔一年前买相机的时候怎么不知道网购这个事,要是知道了,也能省不少钱并且还省力(想起了当时自己冒着寒风去买相机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老猫 《科学投资》2005,(12):78-78
那天在车上听收音机,一位男歌星在给听众介绍如何区别盗版和正版,结果把我给逗乐了。他说:“一张盘上有12首歌的,卖20块钱以上的是正版;一张盘上有20多首歌的,卖5块钱的是盗版。大家买正版不要买盗版。”  相似文献   

18.
刘宝民 《金融博览》2009,(21):66-66
40多年前.我正十来岁.在一所很有名的中学上初中。由于父母、长兄在外地..因而家里日常生活的一应事务统统由我包揽。当时.与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必须凭票.凭证、限人.限时、限量供应.为将这仅有的一点东西及时买到手.排队就难免了。回想起来,入冬挤买大白菜.盛夏抢购西红柿.初秋挨个儿买劈柴和冬煤,开春则紧盯着早点铺不多见的块儿豆腐.可谓“生活不停,排队不止”.  相似文献   

19.
纵观国人理财,有一项重要的投资就是送子女读书,尤其是送子女上大学。据调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往往需要投资好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老百姓培养大学生自然是希望他(她)们毕业后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为家里多赚些钱,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20.
“保险难卖”,不少基层营业网点员工持有这种认识,沙河营业所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上半年仅销售代理保险额9万元,是全行倒数第一名;下半年突飞猛进,截止12月20日,已销售保险180多万元,完成支行下达计划的300%,变为全行第一名。倒数第一与顺数第一的转变,值得赞扬,更值得细心总结。代理保险销售大户蒋庆一边向柜台外递保险单,一边含着甜甜地笑容对笔说“过去我们叫客户买他们不愿买,现在朋友、同学找上门来要买”。由“要他买”变“他要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