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我国会计融入世界会计的发展轨道,我国会计与世界各国会计都将采用共同的国际准则,会计信息将实现全球问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大会计主体。为实现会计信息全球问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目标,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将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  相似文献   

2.
徐国民 《经济师》2006,(4):208-20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应改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应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部分。政府会计包括政府总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相似文献   

3.
张振 《经济师》2001,(9):197-198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 ,是财务会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但与企业财务会计相比 ,预算会计有诸多明显的特殊性。从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 ,探讨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预算会计要素这一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对预算会计要素具有的特殊性做出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属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会计。随着公共财政、国库支付等改革措施的推进,部门预算资金的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大大提高。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但是,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财务会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但与企业财务会计相比,预算会计有诸多明显的特殊性。从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探讨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预算会计资产要素进行了研究,以提高预算会计资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泽芳 《时代经贸》2011,(20):213-213,216
我们在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等方面应该进行改革。才能使我国预算会计与国外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接轨;使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与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影响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原因。笔者论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问题:将事业单位会计改变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单独制定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增加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规定、将现行的净资产会计要素分为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要素等。  相似文献   

8.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其中,单位预算会计又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1997年,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并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学校、测绘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这次预算会计改革,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在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以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部分组成。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各级政府及政府单位中的作用,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重新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会计体系。这个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参与执行财政总预算收入执行的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组成。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商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和西方国家,主要是政府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活动。在中国政府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账户的预算会计的活动,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我们目前的预算运行现金基础会计制度,这个体制,在过去的几十年基本上满足和适应中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需求。但自20世纪90年代,一些主要的西方国家政府,政府预算和会计已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概念,这一成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使用,已成为世界的预算和政府会计的一大趋势和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不完整地反映会计信息披露。其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三项改革”的深化,不利于整合与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改变现金收付制会计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体制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这次预算会计改革,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我国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重要组成单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预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新要求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存在预算编制准备不足、会计预算落实不到位、会计核算体系不科学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简要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工作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两大分支,其中,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自从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分开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两大分支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预算会计制度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这些缺陷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应该完善预算法,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缴、支付、监控机制;加强账户管理并且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弥补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预算会计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中国预算会计的全面改革引出目前国内对中国预算会计体系问题的热烈讨论。本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是否依然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应区情况而定:已与财政脱勾,不再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不应再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可归入企业会计体系;仍依靠财政补助、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仍应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事业单位会计不宜独立成为一个会计体系,为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中国目前可以考虑制定一个统一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8.
以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为例,通过分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对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财务报告模式的要求,确定其是与政府会计还是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相一致,分别将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归入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范围,从而解决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在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方面的管理界限模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但是,在此情况下,有些人就产生了事业单位是否还属于预算会计范畴的疑问,有的人还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可以纳入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以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行政单位袖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会计监督属会计基本职能之一,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监督,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体制有利有弊,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高效的监管,就必须不断对监管体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