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主要存在两种思潮。一种是人道主义思潮,一种是科学主义思潮。其中,人道主义思潮不仅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且对东欧国家和苏联,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基本观点进行了考察和探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有限的、确定的意义上可以容纳人道主义的合理思想,但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余音 《魅力中国》2014,(15):280-280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的范畴。马克思人道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对人的共同的关注造就了马克思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赵卉 《黑河学刊》2009,(3):15-16,81
人道主义作为人的闻类性层次而言是合理的,是被马克思主义者所推崇的。合理的人道主义没有阶级差别,当回到现实社会,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就失去了合理性,被马克思主义者所拒斥,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聂涛 《改革与开放》2013,(13):79-80
药学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及由其衍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命神圣感和基本道德观念,也能克服过去药学道德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从而真正将药学道德落实到实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药学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加强药学道德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为视角,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及由其衍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命神圣感和基本道德观念,也能克服过去药学道德中抽象、枯燥的弊端,从而真正将药学道德落实到实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理论,其最初是由格老秀斯提出来的。人道主义干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它的概念被很多人误解,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它一度成为大国插手他国事务的最好借口。冷战结束后,“新干涉主义”的出现,又使其得到了新的发展,人道主义干涉的事件频繁出现,已影响到了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本文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人道主义干涉存在合理性。要实现人道主义干涉的规范化,发挥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对人道主义干涉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体现:给予工人阶级极大关注和深切同情;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消灭私有制,深切关注人类解放和发展。探讨《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渊源;用和谐思维看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坤 《魅力中国》2014,(2):338-338
学界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尚未达成共识,人道主义合法性问题的两分法给解决该问题带来新的思路。两分法即分析人道主义的合法性,要分别解决解决两个子问题。其一人道主义是否可能是合法的,其二合法的人道主义干涉需具备哪些要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于利益优先者而言是在所难免,在我们看来纯属追名逐利,忽视人道主义关怀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逐利”与人道主义并不悖论,人道主义是对成熟的、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衡准。人道主义关怀应该纳入、贯穿、包含在市场经济演进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因为人道主义才是市场经济的真正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有关人道主义干预合法性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如何解释《联合国宪章》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内容产生的争议。20世纪尤其二战以后国际伦理与法理的正义化趋势,是冷战后人道主义干预屡屡发生的重要内因,同时也是当代人道主义干预概念本身的伦理和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旗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4):103-121,158,159
人道主义干预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中国对这一问题的反应有一些变化。作者从中国外交理念、人道主义干预规范和国家利益三个维度来解析这种变化。冷战结束以来,这三个维度的因素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们在特定时空下的交错互构塑造了中国的行为逻辑,由此导致中国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反应迥然不同。具体而言,当危机涉及中国核心或重大利益时,中国将捍卫自身利益,反对强制干预。如果不涉及核心或重大利益,中国将采取灵活的应对政策:在人道主义干预规范认可度高的阶段,中国倾向于遵循国际规范行事;在干预规范认可度低的阶段,倾向于从自身外交理念出发设定立场。中国外交理念从"韬光养晦"、"负责任大国"到"奋发有为"的转变,对其在人道主义危机中的行为方式和介入力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其文学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纵览雨果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和所写著作, 他留给人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性光辉. 本论文就雨果的三部著作《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及《九三年》 展开深入的研究, 剖析其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肯定雨果对人道主义思想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韦宗友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32-48,156,157
西方的正义战争理论是西方世界关于何时诉诸武力以及如何使用武力的战争伦理理论。它起源于公元5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对战争的论述,后经托马斯.阿奎那、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胡果.格老秀斯等神学家和国际法学者的系统阐述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提出了一套关于诉诸武力和使用武力的标准问题,包括诉诸武力时的正当理由、正当权威、正当目的、最后手段、成功的可能性与对等性以及使用武力时的区别对待和对等性。冷战后,其核心要素为人道主义干预鼓吹者所吸收,成为主张人道主义干预者的重要伦理基础。无论是鼓吹"人道主义干预的权利",还是主张"保护的责任",都强调在使用武力方面要符合和满足西方正义战争理论传统中的正义标准,为人道主义干预寻求道德支撑。作者通过对西方正义战争理论思想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指出它与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之间的共鸣之处,提出尽管两者在特定历史和环境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有被滥用的风险。在国际关系已部分"法制化"的今天,在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上,国际社会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基础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并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形成了很强的契合性从而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人道主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道主义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拟阐述儒家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分析《白鹿原》中儒家文化代表朱先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阐述人道主义,再现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希望唤起人类心灵深处人性和人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导致的主权观念的变化以及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的加剧,国际人道主义干预在国际社会中愈发频繁,尤其是西方国家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多次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国际人道主义干预由此面临着巨大争议。文章拟以联合国在索马里维和行动的失败为例来说明,作为争论话题中的国际人道主义干预并不如西方国家所宣称的那般结局美好,其自身仍旧面临着众多困境和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干预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中国对这一问题的反应有一些变化。作者从中国外交理念、人道主义干预规范和国家利益三个维度来解析这种变化。冷战结束以来,这三个维度的因素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们在特定时空下的交错互构塑造了中国的行为逻辑,由此导致中国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反应迥然不同。具体而言,当危机涉及中国核心或重大利益时,中国将捍卫自身利益,反对强制干预。如果不涉及核心或重大利益,中国将采取灵活的应对政策:在人道主义干预规范认可度高的阶段,中国倾向于遵循国际规范行事;在干预规范认可度低的阶段,倾向于从自身外交理念出发设定立场。中国外交理念从"韬光养晦"、"负责任大国"到"奋发有为"的转变,对其在人道主义危机中的行为方式和介入力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晚年力作《性本恶》被认为是该作家繁复的叙事风格中最好读的一部小说,2014年首次搬上银屏。这部作品再现了这位一生遁世隐居的作家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品钦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即担当介入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倡导博爱和救赎。  相似文献   

19.
魏丹丹 《魅力中国》2011,(5):194-195
冷战后,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政治的常用词,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人道主义干涉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被争论不休,但在国际法上,从来没有对其加以确认的先例。然而,这种理论并没有因为在法律上的缺席而退居历史背后,相反愈演愈烈,如何界定“人道主义干涉”?如何认识它在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本文对于这些重大且复杂的问题将予以自我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欧盟人道主义项目办公室驻塔吉克斯坦代表处2004年4月5日对外界宣称,欧盟委员会决定,在1.5年内为在塔吉克斯坦实施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拨款800万欧元。该援助资金将用于食品援助、购置药品、改善卫生条件和实施供水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