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援助残疾家庭、关爱空巢老人、清扫白色垃圾……时下,虽然已经是寒冬,但在滨海新区大港街,身穿红马甲的学雷锋志愿者们每天都活跃在该街33个社区。"学雷锋、做志愿",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目前,大港街拥有学雷锋志愿者1000余人,全街道有志愿者活动小组100多个,构成的"街  相似文献   

2.
滨海新区大港街志愿服务焕发勃勃生机 援助残疾家庭、关爱空巢老人、清扫白色垃圾……时下,虽然已经是寒冬,但在滨海新区大港街,身穿红马甲的学雷锋志愿者们每天都活跃在该街33个社区.“学雷锋、做志愿”,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榜上宁波     
正2018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宁波市4例入榜: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的2018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日前发布公示名单,宁波市有4例入榜,分别是"最美志愿者"周秀芳、"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宁波市小种子公益亲子阅读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奉化区"平安亮万家"城乡老旧房屋用电安全隐患整治志愿服务项  相似文献   

4.
石朕 《东北之窗》2014,(10):50-51
正2014年3月1日上午,美丽滨城的中山广场彩旗飞扬,锣鼓喧天。"大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正在举行,3000多名大连市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市委书记唐军向11位优秀志愿者组织代表颁发了"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红旗,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地蓬勃发展,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坚力量,高校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数量和形式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还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志愿组织建设不完善、后期宣传工作不到位、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分析,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志愿者活动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其组织形式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志愿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3月5日是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以及"浙江省志愿者日"。宁波现有85万名志愿者、1万多个志愿组织,志愿者们学雷锋的行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并已常态化,可以说,在这个城市,天天都是"雷锋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7.
康翔 《改革与开放》2012,(4):130-131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阻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道屏障,去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成为实现志愿服务合作共赢重要出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出通过加强志愿者甄选与培训,转变志愿者组织管理方式等途径转变与淡化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志愿者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思想觉悟较高,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服务层次大多还停留在基础性服务层次,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较少。本文对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了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我国志愿者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专业教育对于志愿者个体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志愿者的专业教育背景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进行比照,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钟恩洪 《魅力中国》2012,(32):96-96
近年来在高校学雷锋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学习雷锋精神难以常态化。社区志愿者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高校学生服务社区有着天然的技术和时间优势。将高校学雷锋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让每年三月份的运动式学雷锋活动变成持续一整年的社区服务,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陈科 《魅力中国》2010,(3):322-322
本文通过对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现状的分析,对志愿服务相关理论和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立法制度设计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而目前我国的志愿养老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之道,以期打造一支有规模的专业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让志愿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文章建议,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等提出相应对策,可以实现机构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志愿者,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半个多世纪前,不远万里支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白求恩,就是以一名国际志愿者的身份踏上东方土地的。 今年5月,从全国千余名咨询、报名者脱颖而出的5名青年志愿者飞赴老挝,开始为期半年的海外志愿服务,成为中国首批走出国门的志愿者。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前夕,首批走出国门的国际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在老挝的志愿服务回到北京。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播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彰显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14.
王亚萍 《魅力中国》2013,(17):397-397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是壮大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最有效的途径。志愿者工作在共青团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吸引凝聚青年、弘扬社会新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青年志愿者工作正以“组织化动员”的方式,在特定场合、特定任务、特定需求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志愿者在贡献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志愿者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就成了现在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诚 《魅力中国》2014,(25):66-66
志愿者已成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一方面在担负着艰巨的经济社会稳定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服务社会的模范带头作用。国有企业的志愿者更要在激发社会管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开拓公众参与渠道、配合维稳发展工作、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深物业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志愿者活动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国有企业志愿者要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志愿服务工作;国有企业;思考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加入到志愿者组织中,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人们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学生运会等国际重大比赛、展览的成功举办中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可以感受无处不在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志愿者行为方式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方面的体现,探索高校志愿者心理动机,并立足高等学校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对策和建议,采取阶段性激励因素和全过程激励因素,通过招募阶段、服务阶段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促进志愿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需求层次理论提升高校志愿者服务时效性研究,不仅丰富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也为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理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琳 《宁波通讯》2013,(8):8-18
宁波是一座爱心城市,拥有注册志愿者35.9万人,外来务工人员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3万多人,平均每100个宁波人中,10个是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活跃在活跃在全市各个地区、各条战线和各个行业,让甬城小爱汇聚成了大爱。"补胎哥"郁丙龙、"送粥奶奶"陈杏娣、"雷锋车队"队长胡玉丽、"助学天使"马琴,他们的事迹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优秀的志愿者助推了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促进了宁波社会的合谐发展。宁波有许多经验及做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成绩的背后,如何实现志愿服务事业的转型与跨越,是值得我们思考,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和探索的课题。值此"2013宁波市志愿服务洽谈会"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聚焦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8.
现今,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对面向南京市民、上海世博志愿者、上海世博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对志愿服务有特殊见解的不同人群进行的相关采访活动分析,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在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际工作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互为补充。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路径主要是: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引导志愿服务;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加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建志愿服务评估体系,推动志愿活动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社区服务指的是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按照社区居民的不同需要,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团体、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当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高校都在周边确定了社会服务基地,并以各级共青团组织为主导,开创出一系列切实可行和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很多高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教育、卫生、文体等服务活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并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社区服务事业以及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怎样促进社区服务与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有机结合,如何确保高校青年志愿者能持续参与社区服务事业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急需通过有效的路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