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口限制是贸易保护政策中的一种,旨在调节国际收支逆差,保护本国产业和商品免受外部市场竞争。进口限制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其中非关税壁垒近年来逐渐成为主要手段,与关税壁垒相比其限制性、针对性更强。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物流涉及大批量、多种类设备及材料发运,货物的进口通关效率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运行速度和效益。因此将对国际石油工程物流通关中的进口限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曾珠  白东辉 《价格月刊》2007,(12):50-53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鸿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217-218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已被全世界各国所接纳、认同和采用,每个国家都试图通过出口退税的政策促进出口,增加税收,推动经济增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页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的。本文将论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指导企业出口商品的调整,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从而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为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发展提供一项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 WTO 多边贸易体系下存在着因市场开放等因素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此,WTO 赋予了成员为国际收支目的而采取进口限制措施的权利。这些规定主要涵盖在 GATT1994国际收支条款及其谅解中,这些条款不仅被发达国家引用过,而且更是被发展中国家所广泛引用。本文将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角度对这些条款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目的是为我国在今后利用此类条款调节国际收支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防止顺差增长过快,扩大进口是主要途径。世界上一些国家采取过进口促进的类似做法,其经验值得借鉴。一、世界各国对进口的态度:有利则自由,不利则保护,兼顾利益平衡世界贸易史上,自由与保护交替,主要表现就是放松或限制进口。世界各国总是有利则进、不利则限,对自己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保护的力度,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进行市场准入的限制,对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贸组织保障措施的运用及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为达到促进自由贸易的目的,在货物贸易领域采取取消数量限制,设定关税约束等手段,但也存在例外情况,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协议确定所允许的例外,主要包括为保证公平贸易所采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另外就是当某成员方的国内产业因进口增长而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可以采取临时性限制进口的措施,也就是所说的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  相似文献   

8.
朱辉  陈蕊 《北方经贸》2004,(8):97-98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战略性贸易政策已经成为各国争取最大利益的新的理论基点。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研究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助于我们对某些贸易政策干预的理解 ,并可适当运用某些政策提高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力 ,发挥其积极作用 ,限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面临的“苦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日起,全球服装业发生了近40年以来的最大一次变革,即全部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度。所谓进口配额(ImportQuota)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准予进口,超过配额的货物则不准进口,或加征较高的关税甚至罚款以后才准许进口。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失业、改善国际收支及防止本国货币贬值而相继采用包括进口配额制度在内的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使配额成为各国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针对某些“敏感性”或…  相似文献   

10.
WTO贸易救济措施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征收关税、提供出口补贴和数量限制等措施来扶持本国的产业,提高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WTO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GATT经历了八轮贸易谈判后,关税大幅度降低,一些补贴也不允许使用,这对成员方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的使用起到了限制作用。与此同时,WTO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目前却成为了一些国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新工具。本文阐述了WTO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规定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常用工具关税、补贴和数量限制行使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CAFTA和GMS对中泰贸易未来发展的影响。采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CAFTA与GMS的形式与特征,通过贸易数据来估算两国在加入CAFTA和GMS前后的贸易发展与正、负面影响。发现它对中泰贸易的增长具有驱动作用和正面影响。但是降税计划的实施给幼稚产业带来的不利,各国为了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将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减缓进口的需求,导致贸易竞争更加激烈。最后,建议两国政府增强旅游业和物流业为中泰贸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外贸易状况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致使国际收支失衡严重并相继引发一系列后果。为更加自信步入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复苏,一些国家纷纷采取强势的贸易政策,一方面运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又纷纷出台一系列出口促进措施鼓励出口。通过对金融危机后各国的出口促进政策及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应对全球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贸易保护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的;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垒壁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复关谈判已历时九年,进行得十分艰难。究其根本就是某些缔约方对我国的复关条件漫天要价,而我国则自然不会为复关不惜一切代价。我国复关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各方立场的接近,关键是取决于某些缔约方能否以现实的态度调整其立场,但我国方面也无法回避必须有所妥协的现实。所有的分歧最终都归结为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需要作多大程度的削减。鉴于世界各国(地区)无一不在实施着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坚持按对等原则和基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作出削减承诺的立场原本就是充分合理的。在考虑贸易保护措施的削减程度时,自然必须充分认识经济状况与贸易保护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或削减一项贸易保护措施都有其产业受益效果和相应的产业负重代价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贸易保护措施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来拓展我国贸易措施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2000年到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分析,以求能找到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过多,出口多于进口导致国际贸易失衡。如今,中国贸易政策的航向正在调转,政府发出了扩大进口的积极信号,明确表示,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随着进口限制逐渐放宽,进口手续不断简化,  相似文献   

18.
一、"反倾销"基本概念 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是指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根据国内受损产业的申请或调查机关的自行发起,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利益而对进口倾销产品所采取的一种贸易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两个目标。如果只考虑对内均衡,那么,外部不均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国内经济。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的现实,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并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及外汇汇率改革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