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创建了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借此契机,文章以企业内控建设背景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企业内控建设的理论基础,从而归结出企业内控建设的机理和实质所在。在此基础之上,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SJ集团为例,详析企业内控建设的筹备过程和具体建设过程,以期为我国正在或将要进行内控建设的上市公司及相关大中型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家财政部等部委陆续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文件制度,众多国有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内控体系的建设,本文结合多年内控建设的实践,探讨分析了企业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存在的误区,对企业建立内控体系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立.内控指引解读为企业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提供了有益帮助。我国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正着手开展内控规范体系的实施工作。虽然我国海外上市公司拥有实施萨班斯法案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由此,我国上市公司将逐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绩效考评控制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证。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绩效考评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环境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所共处的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由上市公司逐渐推行其他企业实施,在推广经验、完善内部控制法制建设之际,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如何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机制应是内部控制研究和法规建设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是上市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未建立内控制度,有些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对内控制度还存在许多误解。本文从上市公司的三权制衡问题、内部审计的地位等内部控制的内容入手,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构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丽芬  沙威 《会计之友》2012,(34):95-97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寒冬,部分上市公司已采取适应经济环境的内控制度,但仍有相当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并没有改善,建设和加强适合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当务之急。我国企业内控的关键与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联系,要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保证企业平稳地渡过危机。文章对2009年我国企业披露内控缺陷的情况研究发现,相对没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拥有更多的子公司,上市时间更长,近期更可能经历了兼并或重组。另外,近期频繁经历亏损和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ST公司概况 内部控制长久以来都是各国关注的焦点。1992年,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后援组织公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报告,即COSO报告,详尽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分类及组成要素,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最权威的内控框架。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1月1日起,同时在境内外上市的上市公司将被要求全面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关企业迅速开始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内控制度建立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作为企业风险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再次被聚焦,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到本次内控制度建设中,乘内控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与会计》2012,(6):21-24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率先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为及时全面了解我国企业内控建设的现状,分析内控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与监管"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推动内控规范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投资者及监管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内控规范体系的形成,内控披露的相关制度规范也日臻成熟,但是从制度执行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的质量仍然较低,尤其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粉饰现象严重。因此,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自评报告披露的现状,找出制约内控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完善内控披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开展深入研究,分析基于内控规范基础,探讨国有企业内控体系进行创新的策略,阐述了内部控制规范,并分析我国国企内控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对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创新策略,以供我国相关企业加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底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完善与否及其对应的IPO抑价,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IPO抑价对IPO内控信息披露的反应。结论是创业板市场IPO公司抑价率对内控信息披露完善与否有显著的反应,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总会计师》2012,(8):20-20
财政部办公厅、证监会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稳步推进主板上市公司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确保内控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防止出现走过场情况,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基础、市值规模、业务成熟度、盈利能力等方面差异的情况下,决定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及其相关配套指引的起草制定,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无从借鉴的、体现我国国情的内控理论与实务,还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控规范体系2012年1月1日起将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全面施行。经过近些年的制度建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规范起来。文章以上市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广泛地实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炜  郭雪萌 《物流技术》2012,(13):85-87,113
在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内控建设、内控评价报告,从管理层面、财务报告层面共同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沪深两市2007-201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并对指数进行一系列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控制指数能有效判别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内部控制评价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内控建设、内控评价报告,从管理层面、财务报告层面共同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沪深两市2007-201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并对指数进行一系列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对照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控制指数能有效判别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逐步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有了明显提升,156家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以2011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详细描述了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并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远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第二,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试点、内控审计投入、上市年限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强制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市年限较长的上市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根据上述发现,文章对未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和政策制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解析与实施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多年来我国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犹如一纸空文,所以类似中航油、蓝田股份、伊利等内部控制失败案才会一再上演。虽然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已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但仅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很多企业在执行时还是存在一些困惑。所幸的是,今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终于破茧而出,连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了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在内控建设方面从此变得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了。有鉴于此,我刊将为读者提供一组内部控制文章,一方面让企业认清目前上市公司、中型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企业是如何完善内控的;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进行解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