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质监·质管     
4成酱油不合格 酱油是最普通的也是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调味品之一,而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在对酱油产品质量所作的监督抽查中却发现,有4成酱油达不到国家标准。 在这次抽查的北京市区、通州区、昌平区、延庆县以及天津静海和河北保定市流通领域的15家企业的20种样品中,合格1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60%。抽查还显示,瓶装酱油的抽样合格率高于塑料袋装酱油的18.8个百分点。 据了解,本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它代表了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  相似文献   

2.
蔡美萍 《江苏质量》2002,(11):36-37
今年8月1日起,江苏开始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五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凡是在江苏辖区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汪》,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食醋、酱油产品经严格审查,在全国率先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现场审查。  相似文献   

3.
新榜单     
辽宁酱油一成不合格,深圳逾三成豆制品细菌超标,6种腐竹被曝光,膨化食品合格率超九成,广西酱腌菜7种不合格,5类食品17种上黑名单,糖果产品合格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酱油是我们每日都离不开的调味品,可是,刚刚发布的1998年酱油产品质量全国统一监督检查结果显示:近四成产品不合格。本次统检共对全国1190家酱油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样品1257批次,合格815批次,抽样合格率为648%。从这次统检结果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在质量合格的豆制品里添加质量合格的酱油,生产出来的豆制品却是不合格产品;将质量合格的酱油添加到合格的牛肉干中,却导致了牛肉干的质量不合格。最近,本刊特约记者从浙江相关企业了解到,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已经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商誉损失。据了解,正在“更新换代”的标准体系将解决类似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我国6个省(市)销售的93种品牌的酱油中的氯丙醇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按照欧盟执行的酱油标准检测,被检测的酱油不合格率高达84%,按我国行业标准,不合格率为41%。  专家检验证实,酱油中的氯丙醇含量超标问题出在"配制酱油"身上,而在"酿造酱油"中是不可能存在氯丙醇的。  据专家们介绍,酱油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传统的"酿造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另一种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相似文献   

7.
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类。这两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酿造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选用老熟的南瓜,加工成酱油,其成品色泽红褐.味道鲜香胀醇。  相似文献   

9.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威信.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西安市质量技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开始对米、面、油、酱油、醋28类主要食品逐步分批实行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公布对酱油的监测结果。共抽取200组样品,品种包括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个种类。经检测,151组合格,49组不合格,监测合格率为75.5%。  相似文献   

11.
酱油,是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千年以来,人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孰知自去年年末以来,一道"欧盟封杀中国酱油"的禁销令,成了百姓议论的话题,可见目前酱油质量为人们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酱油有瓶装和散装两种。合格酱油是以粮食、豆类、豆饼或麸皮等原料酿制而成的调味品。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还原糖和天然棕红色素,以及微量脂类、醇类等芳香化合物,色泽深褐鲜亮,酱香浓郁口味鲜美。但用酱色、食盐加以少量味精和水配制成的假冒伪劣酱油也时有出现,有的甚至用池塘脏水、河水加盐制成,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应认真鉴别。1、外观检查。取少量酱油放在白底瓷碗内,合格酱油应无卤气,无霉花浮膜,无沉淀浑浊,液汁澄清,色泽鲜亮,呈棕褐色或红褐色不发乌,轻摇瓷碗,优质品粘稠,对碗壁附着力强,留色时间长;伪劣…  相似文献   

13.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经审查合格后,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照"取证"的要求,企业必须按规定设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第一季度,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酱油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检查人员共抽查了24家企业生产的29种产品,合格2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68.97%。抽查结果显示,福建省酱油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偏低,主要存在4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仅仅是加工食品中的一种原料——酱油,就给山东省潍坊市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泉食品有限公司带来了100多万元的损失。尽管质检部门的权威检测报告已经判定这批酱油为劣质产品,但时至今日,酱油的生产厂家烟台欣和味达美有限公司依然没有对此进行赔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假冒伪劣商品何以在农村“安居乐业”假冒伪劣商品为何能在农村"安居乐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农村僻静,易于躲避。春节前,在某市(县级)的一次酱油质量专项抽查中,33家酱油厂家合格的仅3家。再有一些公开的或地下的个体批发商,实质上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酱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酱油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三氯丙醇超标。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究竟为何物?酱油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物质?食用含有三氯丙醇的酱油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安全优质的酱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盟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发展转化时期,市场异常活跃。但也随处可见不合格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近两年来,对酱油、食醋的检验合格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人们天天食用的全是70%以上的不合格酱油、醋。1995年夏季,我局组织对东胜市一完小(今逸夫小学)四年级学生戴的眼镜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gO%以上不合格。对伊盟销售的石油质量检测,有近40%的加油站油品不合格。就连伊盟的拳头产品,‘96内蒙名牌的“鄂尔多斯”’羊绒衫也被假冒。凡此种种,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必将影响经济建设的健…  相似文献   

19.
酱油抽查涉及生产企业18家、经销单位22家,抽取样品25批次,合格11批次,抽样合格率为44%。抽查酱油瓶装、袋装制品16批次,合格5批次(11批次不合格品中有10批次属标签不符合要求被判不合格),批次合格率为31%;抽查酱油散装制品9  相似文献   

20.
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国家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规定,其主要理化指标有: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铵盐等,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区分酿造酱油与勾兑酱油,展示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下对提高酿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